“美哉我少年大唐,与天不老!壮哉我大唐少年,与国无疆!
美哉我少年大唐,与天不老!壮哉我大唐少年,与国无疆!”
墨顿连写两遍,这才将心中的激昂之情,在笔下一泄而出,既然来到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又岂能碌碌无为,当如鹰隼一般,展翅翱翔,鹰击九天。
太学博士马嘉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到了墨顿的身后,当他看了第一眼之后,就再也挪不开视线了。
想当初他的少年时代何尝不像眼前的墨家子一样,自信,无畏,一往无前,不知什么时候,他开始变了,曾经的那股锐气纷纷消散,随着时间,他慢慢的被磨平了棱角,变得圆滑,世故,专营,曾经的那个志在天下的少年渐渐地迷失了。
太学博士马嘉运再次看向墨家子的时候,犹如看到那个独自背着书囊,凭着一腔热血,不远千里来长安城的青年学子,那曾经的激昂的岁月再一次涌上心头。
“有此子为徒,实乃老夫之荣幸。”马嘉运心中激昂道。
一直以来,国子监众人都不满墨家子加入国子监,然而在他看来,有墨家子这样的学子才是国子监最大的荣幸。
此刻,国子监的岁考一届接近了尾声,一个个学子都放下手中的笔墨,结束了自己的文章。
每一个都是面露自信之色,所有人都将自己的抱负尽情的挥洒在笔下,自认为自己的文章还是真的治国之策,以此法推行,大唐定然能够民富国强,傲立于世。
这就是少年!
一群永不服输的大唐少年。
少年思维敏捷,灵活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墨顿进入国子监中,一众夫子对其印象则是根深蒂固,一直以防备敌视为主。
然而在国子监学子中,除了少数个别学子之外,大部分对墨顿的观感则由原来的敌视,到后来的佩服。
少年之人并不看重门户之见,只佩服在才能,墨顿在国子监中也交上来不少好友,秦怀玉三人暂且不说,再加上祖名君、孔惠索等等。
然而墨顿要写的并非是后世梁启超版本的《少年中国说》,在大唐这个时代,并没有当时的梁启超所处的环境,如果强行照抄,只能驴嘴不对马腿。
墨顿真正要写的乃是后世《少年中国说》朗诵版,此朗诵版一出,无论任何场合一出,都能让人激动不已,让人热血沸腾。
而且大唐立国不过十六年,所传不过两代,正如少年一般,蒸蒸日上,乃是绝佳契合此文,墨顿则将中国改为大唐,写一篇属于这个时代的“少年大唐说”
墨顿仔细回想此文,在后世的求学期间,墨顿曾经有幸参加过此大型朗诵,虽然是他仅仅是角落中和音的一员,但是那种热血沸腾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现在回想起来,每一个字犹在眼前。
“天地苍苍,乾坤茫茫,大唐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墨顿端正身体,郑重的提笔写上第一句。
想当初,墨家村陷入了绝境之时,他以一个十五岁少年之身带领墨家村犹如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般,闯进长安城。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不知道被多少人背地耻笑他为黄毛小儿,墨家子的称号不就是这么来的么?
然而他却用事实让所有人都闭上了嘴巴,墨家子的称号由原来的贬义,也慢慢的成了褒义。
“少年大唐者,则大唐少年之责任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墨顿露出自信一笑,世人怎么也想不到当初一个小小少年竟然能够带领墨家崛起,并能够在大唐百家学说这潭死水中,犹如巨石投入湖中,激起千层浪。
对于墨家的未来,墨顿根本没有将重点放在思维固定的成年人之上,而是重点放在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少年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