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墨唐 将臣一怒 2323 字 10个月前

不少大臣也想通了其中的关节,不由得点头称赞道,尤其是一些家中不从事粮商的大臣,纷纷点头称赞。

一时之间,在滚滚大势之下,韦杜二人就是在反对,只会招来李世民的怒火,毕竟对于一个皇帝来说,什么也没有维护统治更要紧的事情了,尤其是像李世民这样偏爱名声的帝王。

韦杜两家就是在就是在权势滔天,在帝王的意志面前依然是弱不经风。

苏令侬闻言,不由得露出一丝欣慰的微笑,一直以来,他那大司农的位置看似尊贵,但是却毫无实权,面对百姓的疾苦,却毫无作为,而今日如果他能够掌控全国粮食价格的最低价和最高价,那岂不是造福于天下百姓。

“没有想到墨侯爷的注意果然不错!”苏令侬不禁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

没错,他提出的最低粮食收购价和和最高粮食卖价,正是墨顿为他出的主意,否则以他平时躬身于田亩之中的性格,如何能够想出这等主意来。

竟然已经定下来基调,剩下的自然难不倒这些大唐的精英们,很快戴胄就已经得算出了合理的最低粮食收购价和最高粮食卖价。

谷最低收购价每斗七文钱,最高卖价十文钱。中间的三文钱的差价就是粮商的利润。三文钱已经相当于每斗谷钱的一小半了,哪怕是抹掉运输成本,依旧是利润可观,毕竟粮食最终还是走量,而不是走价。

除了,谷子以外,整个朝堂也对麦子,高粱以及稻米的价格也重新制定了最低收购价格和最高卖价。

“好!日后大唐就以此为定例,每年夏收之际,由大司农制定全国粮食价格,上报朝堂发行天下。”李世民心情大悦说道。

“陛下圣明!”

众朝臣见大局已定,顿时齐声应允,当然这里面还夹杂着韦常德和杜淹不甘心的声音。

其实对粮食价格稳定这件事情,对整个大唐来说,好处显而易见,乃是百利然而推行的阻力如此之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很多大地主往往也是大粮商,尤其是一些世家,那更是把持一个地方的粮价。

而朝堂之上,众多大臣往往也是大地主的代表人物,就比如眼前的杜淹和韦常德,他们自家也都是大地主,

虽然李世民屡次下令,五品以上官员禁止经商,但是卖自己田地里的产出,那可不算经商。

况且韦杜两家在长安城根深蒂固,权势惊人,杜家乃是杜如晦的亲族,在朝中门生故吏数不胜数,韦家更是韦贵妃的娘家,乃是皇亲国戚,更是无人敢动。

“启禀陛下,微臣认为可以加大常平仓的权利,在大唐各地修建更多的常平仓,来平抑当地的物价。”房玄龄出列道。

他是当朝的宰相,维护粮食价格稳定乃是他的责任,他就提出了一个最根本的解决问题。

“房爱卿所言,这的确是根治之方。”李世民点了点头,转头对工部尚书段纶说道,

“段爱卿,修建常平仓的事宜就交给你工部了。”

段纶应声道:“遵命!不过修建常平仓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没有年,恐怕修建不了多少常平仓。”

修建粮仓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选址,修建,再加上各种设施,那可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建成的事情。

“而且所耗钱财不菲,再加上收购粮食之事,恐怕朝廷拿不出如此多的钱财!”民部尚书戴胄皱眉道。他也知道常平仓的好事,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时的财政已经不那么紧张了,但是想要拿出如此多的钱财利用常平仓收购粮食,恐怕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韦杜二人闻言,顿时心中一喜,不由得对视一眼,随即脸上浮现出一丝惋惜的表情。

李世民顿时沉默,缺钱这件事情的确是所有人心中的痛,就连皇帝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