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汉王也好、万洪福也罢,那些剑拔弩张的话题像是在离开御书房后便止住,故意不再被提起。
这时候忽然有小太监在外通报,说是太子求见。
正在用膳的朱棣听到这一声通传,脸上露出了连自己都没有察觉的笑容,说道:“宣。”
不一会果真有一人穿着朱红色的常服的影子缓慢走了过来,正是当今太子朱高炽。
方中锦连忙起身,对着来人行礼。
朱高炽为人谦和,立刻免了方中锦的礼数。
这是方中锦才抬头,偷偷打量起这位储君。
其实过去方中锦就听说过朱高炽的一些传闻。知道这位太子已经三十多岁了,脾气谦合,是个仁善之人。
只可惜太子腿脚不便,再加上人有些胖,便有一些人在背后诋毁他,顺而称赞汉王与朱棣极其相似。
朱棣温和地对朱高炽说道:“快来坐下吧。今天的御膳还算清淡,你也来用一些。”
朱高炽点头应喏,立刻有两位小太监一左一右上来扶着朱高炽坐入椅子中。
虽然这位太子身子胖大,行动迟缓。但是他脸上仍旧笑地谦和,道:“这位就是新进锦衣卫镇扶使吗?”
朱棣笑着说道:“正是。这小子有些能耐,就可惜无心为官。否则今后留给你用倒是不错。”
这话中颇有深意,显然是朱棣对这位胖大的儿子非常满意,并且早就有意将皇位留给他了。
这倒是与外界的一些消息相悖。在这红墙之外,就算是市井贩夫都会在酒足饭饱之后说两句皇上偏爱汉王,对胖大的太子极为不喜的传闻。
之后三人便一道用餐,朱高炽除了最开始提到方中锦,之后再也未说过一句与朝野有关的话题。
朱棣也是考教了他两句诗作,又笑说了京中发生的一些趣事。
两人似乎都没有要议论朝中大事的意思。
直到饭毕,朱棣这才有意无意地说道:“你弟弟这两天不太痛快。”
这时候的太子朱高炽才说道:“他新失幼子幼女,这是人之共情。我明日便去他府中劝一劝他,好走出悲痛来。”
朱棣听了这话,满意地点了点头,笑道:“你向来对弟兄们亲善有加,这非常好。”
非但朱棣觉得朱高炽回答的好,就连方中锦也要赞叹朱高炽的这番回答。
其实太子朱高炽与汉王朱高煦的关系极其尴尬。
世人都说朱棣偏爱与自己最像似的汉王,而汉王三十岁的人了,仍旧不肯就番,死活赖在京城不走。
这些举动看在众人眼中,都知道汉王摆明了是觊觎皇位。
更耐人寻味的是朱棣对朱高炽的态度——没有态度。
不论是不肯就番还是在京中拉拢结党,朱棣都没有表示出任何态度。
这也由不得众人作出朱棣偏爱汉王的猜测。
如果换作任何一个寻常人,处在太子朱高炽的位置上,都应该是惴惴不安,并且对弟弟忌如蛇蝎的。
更别说朱棣的皇位就是从侄子手中抢来的,难保朱高煦不会子从父业。
朱棣像是无意一般提到太子的弟弟如今不太高兴,这说的自然是他围攻瑞恩伯府,却没能捉拿到万洪福的事情。
如果换了一个人,说不定就要乘这大好机会,好好参上弟弟一本。顺便数落两句汉王在京中跋扈的话来。
但太子朱高炽像是对京中发生的这起大事浑然不觉一般,只说汉王朱高煦因为新丧幼子而伤心。
方中锦自然不会相信一朝太子会对京中的大事毫不知情。
那么只能说是朱高炽故意不想在父亲面前提起弟弟的跋扈僭越之举。
只是他虽然将这个大好的告状机会白白放弃,却还是换来了朱棣的真心满意。
最后朱棣用明黄色的软巾抹了抹嘴。这是他饭毕的信号。
朱高炽与方中锦同时站起,表示要告退。
朱棣和蔼地笑着,说道:“好吧,你们都去歇息吧。朕午后还有奏折要批复,便不留你们了。”
方中锦与太子朱高炽得了旨意,都从寝宫中退出。
按说太子身份尊贵,应该先走一步。
而方中锦则该等太子走后才能出宫。
只是他们两人一步出寝宫,这位胖大的太子却出声道:“方大人请留步,本宫有一事相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