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玄奘双手合十,宛若一尊佛陀般,宝相庄严,神圣无比。
“玄奘法师,你说放下屠刀,便能成佛,是否?”就在这时,一道声音,从茫茫人群中传来。
声音忽左忽右,忽上忽下,虚虚实实,遮遮掩掩,让人找寻不到。
玄奘法师很是淡定,眉毛轻轻一条,中气十足的说道,“然!”
“既然如此!吾问你,有一人无故杀死千人,罪恶滔天,罄竹难书,但就在某一天,他放下屠刀,皈依了佛门,是不是意味着此人会受到佛门的庇佑?若是如此,那被其斩杀的千人,他们又该如何?他们又何罪之有?!”
这道喝问,突如其来,抓住佛法中的矛盾之处,进行抨击;围在玄奘周身的数百大和尚纷纷面色一变,眸光犀利,恨不得要找出那声音的主人。
“是啊!那人杀了千名无辜之人,结果却成了佛;而那些身死的千人,却只能冤死”
“佛门不辨是非,竟然连凶恶之人也能容纳。”
“哎,佛门不过如此”
一位位修士、平民,纷纷摇头;就连一些学子也不由露出戏虐之意,幸灾乐祸的看向玄奘法师。
“阿弥陀佛!”玄奘法师低首垂眸,不动如山,如渊似海,淡然回答,“敢问施主,这千人之中,可有食肉者吗?”
“这个当然!”
“阿弥陀佛,敢问施主,你可能保证,这千人之中,没有一人有罪吗?”
“当然”那声音变了变,虽然很想回答说能,但却开不了这个口。
“无论何人,一草一木,一花一鸟,皆是生灵。既然食了肉,既然杀了生,那便有罪!只是罪过多少罢了。”
玄奘法师,不慌不忙,逐一反驳,“再说,所谓屠刀,并非真的指杀人的刀,而是每个人心中的‘贪、嗔、痴’。所谓的成佛,也并不是真的成佛,而是有了自身的觉悟。”
“若是你能放下‘贪念、嗔恨与愚痴,那还有什么是你放不下的呢?如此一来,自然能成佛。”
“阿弥陀佛,敢问施主,贫僧如此回答,可否满意?”玄奘捏然一笑,如沐春风。
“这”
“好!说得好!”就在这时,一道苍老的声音传来,一位面容丑陋,却精神健硕的和尚,从远方飘然而来。
“玄奘法师不愧是当代佛门佛子,对于佛法,果然深入其中三味!”那丑陋和尚说道,“但是,玄奘法师有一言却是说错了,所谓成佛,便是真的成佛!”
“哦?敢问这位大师,此言何解?”玄奘法师眉头蹙了蹙,问道。
“玄奘法师所讲,乃是小乘佛法,未知可会讲大乘佛法?”丑陋和尚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
“这”玄奘思考了半天,不由摇了摇头,只好请教道:“请大师赐教,何谓大乘佛法?!”
“所谓大乘佛法,乃至三藏,谈天、论地、度鬼,玄妙无穷,可度人生苦海,可度亡者超生,可让佛徒终身修持,若有正觉,可成正果晋升,可为真正佛陀!”丑陋和尚郑重道。
“竟然是这般?”玄奘大法师一愣,随后问道,“敢问大师,可会大乘佛法?”
“大乘佛法,在西方灵山,大雷音寺,但道不可轻传,需有人跋山涉水,远赴西土,历经灾劫,非大毅力之辈,无法求得真经!”丑陋和尚数道。
“弟子愿往!”玄奘一愣,毫不犹豫的说道。
“好!”丑陋和尚赞声道,手中光芒一闪,出现两件宝物,递给玄奘,“此为锦斓袈裟,九环锡杖,便赠与你,望你早日取得真经!”
“这太贵重了,贫僧”玄奘慌忙接了过来,正想推辞,忽然抬头一看,那丑陋和尚却依然消失了。
“人皇法旨到!”就在这时,大明皇宫之中,黄门大开,一位大太监脚踏虚空而至。
“人皇陛下法旨:佛子玄奘,不畏艰险,心有大志,朕甚慰之。赐封其为檀香功德候,享大明皇朝上八品气运!钦此!”
“多谢陛下!”玄奘激动拜谢道。
人皇法旨一下,冥冥之中,一股气运之力加持其身,玄奘陡然感觉自己脑袋清明了许多,对佛法的理解更上了一层楼。
“原著之中,这玄奘可是唐皇的御弟啊,不过现在,不是了!朕为人皇,区区金蝉子,焉敢能为朕之御弟?!”
皇宫之中,李林沉思,目光深邃,“现在,朕赐封玄奘为候,与西方佛门的协议已经达成,因果了结!”
ps:二合一!
岁月悠悠,伴随着时间的脚步,天机变得越来越混乱,量劫的气息也越来越重。
许多活跃在洪荒大地上的各方势力纷纷收敛起来,小心谨慎,不敢冒头,免得天数之下,凭白沾染因果。
洪荒西方,灵山道场,大雷音寺。
“”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
一座恢弘的庙宇矗立,一株硕大的菩提葱茏,一道道佛音传荡出来,遍布整个西方地界,给人一种光明、慈悲与至善的气息。
这是如来佛祖在讲经说法,天地景象万千,四方佛陀跌迦,神泉涌现,金莲绽放,如若一场清净之圣地,消去一切苦厄。
“嗡!”
虚空一颤,大雷音寺微震,如来佛祖蓦然一停,漫卷的道韵陡然散开,浩荡的佛音骤然一滞。
诸般佛陀,四方菩萨,八百罗汉,三千比丘尼,万千佛徒,陡然从道韵中清醒过来,纷纷望向如来佛祖,脸露疑惑之色,不知其为何突然停止了讲道。
如来佛祖睁眼,一缕金光闪烁,缓缓打量众人,开口道:“东方生灵,多贪多杀,多难多灾,不识真佛,不慕至善,造就无穷恶业。”
“今我有经三藏,谈天,说地,度鬼,共计三十五部,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修真之径,正善之门,可超脱苦恼,解释灾愆。”
“然,法不可轻语,道不可轻传,观音尊者”
“弟子在,我佛有何赐教?”观音菩萨出列,脚踏莲花,出声应道。
如来佛祖淡淡一笑,凝视观音尊者,郑重说道,“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此番还需你前往洪荒东方,寻一个取经佛子归来。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一路向西,度过八十一难,使得久久归真,来我处求取真经,传播东方,教化众生。”
“阿弥陀佛,我佛慈悲!”观音菩萨双手合十,髻如乌云盘,衣似凤翎飘,佛光笼罩,瑞气蒸腾,透发种种慈悲之意,“弟子谨遵我佛法旨。”
“善!”如来佛祖微微颔首,招来阿难、迦叶,取出两件宝物,递给观音菩萨,嘱咐道,“这锦斓袈裟、九环锡杖,可赐予取经人;若其坚心来此,穿我袈裟,免堕轮回;持我锡杖,不遭毒害!“
观音菩萨应诺,拜领两件宝物。
紧接着,如来佛祖又取出三个箍儿,再次递给观音菩萨,面露笑意的道,“此宝唤做‘紧箍儿’,看似一样,实则妙用不同。”
“吾得圣人传授‘金、紧、禁’咒语三篇,今一同传授与你,教给取经人;若有不听话者,可将此箍儿戴于其头上,自然见肉生根。”
“各依咒语念一念,定让其眼胀头痛,脑门皆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最终入我门来。”
“贫僧明白!”
观音菩萨接过紧箍儿,向如来佛祖告罪一声,而后飘然离去,前往洪荒东方。
“阿弥陀佛!”如来佛祖双眼一眯,目送观音离去,低声吟道,“但愿此次西游,一切顺利”
“阿弥陀佛!”诸佛、菩萨、罗汉、金刚、佛徒,纷纷沉声喝道,一股淡淡禅意缭绕,余韵不绝。
大明皇城,稷下学宫,诸子隐世,百家汇聚,昌盛之势,如火如荼。
皇权之下,百家为尊!
“启禀祭酒,佛门玄奘佛子在学宫之外求见!”
数百年过去,第一代诸子开创百家之后,先后隐世潜修,非百家气运动荡,非人族生死存亡,则不出世!
而今稷下学宫祭酒,历经多番争夺之后,再次落到了儒家子弟的手上。
当今稷下学宫祭酒,正是孔丘之弟子,儒家七十二贤之一的荀卿,荀子!
“诸位,那佛门佛子玄奘,如今已是第三次前来拜见,若是再不让其进门,恐怕天下会小视吾等百家啊。”
荀子坐在高台之上,丰神俊朗,眸光温和,风度翩翩,不疾不徐的开口,从容不迫,温润如玉,给人以正人君子之感。
“荀祭酒所言甚是。”一位面目刚毅,言语铿锵的中年文士开口,“只是,吾听闻,那玄奘的手中,有人皇陛下的旨意,前来稷下学宫召开‘水路大会’,宣讲佛门大法。若是让其进入学宫,见到陛下旨意,恐怕就再也没有言语推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