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陛下隆恩!”众臣道。
每人有意见之后,嬴政回到自己的龙椅上,大声说道:“都起来吧,没有下次了!”
“谢陛下!”
众人起来之后,李斯欲言又止的表情,让嬴政瞬间明白了他的犯难之处,于是看着众人说道:“好了,军队陪葬之事不再提起,李斯,下朝之后,将建议之人立即斩首,从今往后,但凡是建言用军队陪葬之人,定斩不饶。”
“诺,臣遵旨!”李斯躬身行礼道。
紧接着继续说道:“既然这事不再提起,臣认为皇陵之事还需解决,还请陛下下旨,让在场文武大臣都说一说,该如何是好!”
“准奏,诸位爱卿都说一说有何办法?”嬴政从善如流道。
其实这家伙刚刚对于那个建议十分动心,只不过被林萧这么一搞,他也是没有办法了。
顿时,众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十分着急的想着要是有一个人站出来就好了。
良久,林萧叹息一声,心里暗忖道:“看来,历史的力量还是让人难以抗拒啊。秦兵马俑,该出世了啊。”
想到这里,林萧走了出来,对着嬴政行礼道:“陛下,臣有一个建议!”
“讲!”
“在微臣看来,用活人陪葬一来有伤天和,其次,人埋入地下之后,随时时间的流逝,必将化为枯骨,显示不出皇陵的巍峨大气。
故而,臣想到一个办法,不如采用制陶之术,将大秦精锐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做成陶俑,埋入地下之后,不管时间如何流逝,这些陶俑都将永远守护着皇陵。”林萧道。
“陶俑?不错,不错,林爱卿,果不其然,尔胸中良谋百出,好好好,就这么办。另外,不仅制作兵俑,还可以将战马,战车全都制作出来,如此,不管是上天还是入地,大秦的精锐将永远守护皇陵。”
嬴政刚刚说完,众大臣顿时拍案叫绝,一一拍起马屁来。
“陛下英明,大秦万年,陛下万岁!”
“放肆!”
四海归一殿上,嬴政还未说话,一旁老迈不堪的御史大夫冯劫顿时轻声大喝起来,气得整张脸全是褶子,宛若一朵秋风中盛开九月菊一般。
瞬间,只见嬴政眉头皱起,虽然他有些不喜欢冯劫这家伙,但是却也想搞清楚林萧一上来就搞辞官这套把戏,实在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林爱卿,辞官就不必再说了,你年纪轻轻的,搞什么乞骸骨?说吧,为何,朕想要知道原因!”
说完之后,嬴政也在思索,但是还是没有半点头绪。
下方,林萧慢慢站了起来,将手中的管帽慢慢放下,沉声说道:“始皇帝陛下请容臣一一道来。
敢问始皇帝陛下,大秦的军队彪悍否?”
“这是当然,我大秦铁骑所过之处,天下莫敢不从!”嬴政想都不想,理所当然的说道。
“臣也这样认为。再请问始皇帝陛下,大秦铁骑劳苦功高否?”林萧再次问道。
顿时,嬴政发觉有些不妙了,也大约猜到他要说些什么了,不过还是开口答道:“当然,大秦铁骑跟随着横扫山东六国十余年,整日餐风饮露,披星戴月,攻城拔寨莫不敢为先,可以说,如今有着大秦一统的局面,离不开他们的功劳!”
闻言,林萧突然间冷笑起来,直面嬴政沉声说道:“再敢问始皇帝陛下,那这些军队可有犯有大错?”
“并不,林爱卿,有什么直言就好,在场的都是我大秦的忠臣良将,皆是可以信赖之人,但说无妨!”嬴政有些不耐烦的说道,眼中已经出现了愤怒之色。
见状,林萧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于是便恭敬的行了一礼,说道:“既然如此,陛下为何还答应让我大秦精锐士卒,无端埋入皇陵之中,随着时间流逝而华为一抔黄土?
陛下,孟子有云: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孔子有云: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臣认为,两尽其道,君以君道,臣以臣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尽其道,则天下安。
然,如今却因为皇陵雄壮之事,就有人建议将数十万大秦精锐埋入黄土之中,大秦,还是大秦吗?
如此建议之人,必定心怀不轨,请陛下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