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刘彦贞此去或许会杀几个周军,但毫无用处。又或许会中埋伏损失惨重,到时候自然会有人惩罚他。
如果是由皇甫继勋去劝,或许刘彦贞会听,但劝也没什么太大的用处。不知道这个人的脑袋里面在想些什么,这种情况之下怎么能追?安全的守下寿州已经不易,难道他还想打回许州不成?
当然,刘彦贞此去或许会有一些功绩也说不一定。如果他能聪明的破坏浮桥,就算他们全军覆没,也是有很大的贡献。只是刘彦贞未必有这么聪明,虽然并不讨厌这个人,但也说不上喜欢。
刘彦贞死了倒是小事,带着这么多南唐士兵送命,确实不值。要不要找人去劝两句呢?其实也没有这个必要,皇甫继勋应该已经去了,如果他都劝不动,自己去也没用。
倒是有一个办法可以挽回损失,直接出兵去打,不打周军打刘彦贞,强迫他回到寿州办完交接。但这样做也有麻烦,如果周军看见这两边打起来的话,到时候他们杀一个回马枪,别说是自己小命不保,只怕寿州不保,南唐江山不保。
“算了吧~他去由他去,我还是在这里欣赏一下风景。寿州风景百看不厌,千里江山,万里河川……”刘彦贞道:“来人啦。”
“属下在。”
“通知皇甫将军不必去追了,赶紧去庐州借兵借粮草。刘彦贞自寻死路,我们无可奈何,皇甫将军又不可能直接把他给杀了,这样无法回朝复命。所以咱们先去庐州借一点……”
“大人,咱们还是别说话了,我直接去吧,不要耽误时间。”
刘仁赡点了点头,身边的人立刻去通知皇甫继勋。
刘彦贞一路追击,这一路完全没有落下一个受伤或是生病的士兵,这只能证明周军撤退之时,先把受伤和生命的士兵撤离。虽然暂时没有人头可拿,但这却让刘彦贞非常兴奋,因为周军是真的撤了,而且是谋划了很多的撤离。
如果是感觉形势不对,忽然撤军,那么路上必定会留下走得慢的士兵被追上。但这种情况却非常危险,因为士兵们的士气并没有彻底受挫,如果遇到追击的话,他们随时有可能反抗。
但如果是谋划好的撤离,那么所有士兵的心态都已经放松,他们知道这一次是打不了,所以才会撤退。这样的撤退的士兵几乎没有再打一仗的心理准备,所以追上去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刘彦贞的想法确实没错,这样的撤离是真的撤了,也不可能想到南唐士兵敢出寿州追击。因为寿州非常关键,守将不可能放弃寿州的坚固城墙与周军正面应战,所以大周的士兵肯定没有想到刘彦贞有这么一手。
当然,撤军之时队伍不可能保持非常整齐的状态同时撤离,肯定是一条长龙,不管撤离的时候有没有后手,遇上这种一条长龙的队伍,过去就能杀他一个片甲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