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体系,因为全国各地都有不同,政策如果统一的话,有些地方会好,但有些地方会差,所以各地用各地的政策才是最人情化的设定。而且根据时间的推移政策还会不断改变,有些政策只能用某一段时间,所以契丹皇帝必须要不停的游历全国,让各地政策平衡。
契丹民众之所以如此推崇撩钵就是因为他们原本是游牧民族,骨子里还是希望回到广阔的草原,看着草原落日,放牛唱歌。那样的生活虽然神往,但非常辛苦,所以这也只是他们的精神寄托而已。
至今为止,契丹还有很大一部分过着游牧的生活,城市里的人也渐渐开始看不起这些游牧的百姓。不过这才是他们契丹最原始的风貌,皇帝要保持契丹族的最后的骄傲。
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契丹族人骨子里还是有一些劣根性,在撩钵里的生活绝对没有皇宫里这么富足安逸,他们喜欢看着高高在上的皇帝过着最普通百姓一样的生活,这样可以让契丹民众的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让他们知道皇帝的日子过得也不杂滴,这样穷苦的百姓就会非常平衡,也不觉得自己有多穷了。
一个社会是否安定并非看富人,而是看穷人。如果穷人感觉自己穷,他就会闹事。但如果穷人不感觉自己穷,社会就会非常和谐。
很多人说一个社会的发展要看平均水平,但其实真正要看的只有穷人而已。因为富人只在少数,他们并不能撑起整个社会。真正撑起社会的永远是穷人。穷人感觉不满,他们就会反抗,社会当然不和谐。当权者要做的事情就是让穷人感觉满足。
契丹阿保机早就看穿了这一点,所以他才建立了撩钵体系,就是为了让皇帝的生活不像百姓想像中那么富足。让皇帝长时间住在营帐里,游历全国处理各方事务,而且路程固定,所以并不难找。
契丹皇帝会与当地游牧部落住在一起,皇帝的食物也是在火里烤出来的牛羊肉,虽然帐篷的风格不同,但环境几乎一致,这也让百姓安心,皇帝与自己的区别也就是帐篷大了一些而已。这些穷人就会感觉非常满足。
作为一个百姓,自己的皇帝吃的住的和自己没有太大区别,他们还有什么理由造反?打遍天下之后,结果还是要过现在这种日子,而且皇帝还要处理各种事务,每天忙得要死……感觉皇帝的生活还不如普通牧民,他们只需要把牛羊赶出去吃草就行了,不用每天看这么多秦章累得要死。
耶律阿保机抓住了游牧民族的这个心理,撩拨体系在契丹非常盛行。所有百姓都很期待皇帝来到自己部落,用最好的美酒,最肥的牛羊招待他。但其实这些东西他们也整天都吃。
如今的契丹因为有春麦的出现所以大不相同,虽然大多数的游牧部落还是保持游牧的状态,但他们却喜欢将牛羊用来换取好吃又易保存的小麦。牛羊肉早就吃腻了,小麦的香味让他们难以抗拒。
耶律阮点头道:“竟然是丰州城北,我记得前些日子批阅奏章的时候就有关于丰州地界的事情,是战是和。寡人以和为贵,毕竟丰州没有什么资源,而且是贸易之处,这种地方如果没有必要还是别去破坏,咱们也需要对外的贸易进出口。如今的丰州应该已经自立,城主好像是叫什么……冯晖对吧。”
“陛下好记性,没错丰州城城主确实冯晖不假,此人在石敬瑭出卖幽云十六州之后,便开始做起了黑心生意,但后来丰州城的贸易太好,所以他便做起了正当事情。如今丰州城有两万大军,对外贸易非常发达,很多由丝绸之路而来的人都会停在丰州做生意,根本不愿意进入中原,因为此时的中原风雨飘摇,为了自身安全,他们不敢深入。更何况中原的商人会自动跑到丰州与他们交易,没有必要让自己更辛苦。”
耶律阮点了点头,自己的决策果然没错,像丰州城这种地方还是有他存在的必要。而且作为一头猪,还是养肥再杀更好。就让丰州城暂时这样,等什么时候自己太穷了,就直接攻打丰州,把城中所有财物洗劫一空,倒也能小小的发一笔横财。
贸易对于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吸收别人先进的技术,如果打劫丰州的话或许不太好,还是暂时这样吧。反正小小的一个丰州城,想什么时候拿下都是轻而易举。
“这样吧,我御驾亲征的消息严格保密。一路上备足粮草,不进丰州范围直接进入那片沙漠。出门之时,举明王耶律安端的旗子,就让冯晖认为我们是去攻打突厥。否则冯晖要是知道我只带五千兵马出门,他或许会强行进攻,想办法杀我也说不一定。”
“遵旨。”
耶律阮的判断很正确,如果知道契丹皇帝在自己的地盘,而且他还只带了五千人马,冯晖一定会有想法。虽然他惹不起契丹,但如果皇帝在他手上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御驾亲征有利有弊,由其是这一次耶律阮并不是为了打仗,只是希望寻找火麒麟的时候耶律真和耶律安端不要打起来,否则他就算待在安全的皇宫,如果只有一方回来的话,他也会死。
事出无奈,耶律阮知道明王已经对耶律真下手了。双方武功的差距颇大,如果明王没有必胜的把握,他绝不敢出手。所以耶律阮这一次完全是出于保护耶律真而来,这也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事情,甚至就连耶律安端都想不到。
耶律安端是真的没有想到,他还以为耶律阮是贪图火麒麟鲜血,所以才会带着五千兵马随行。就因为耶律阮一时贪意,让整件事情变得复杂起来。在场有五千人,耶律安端绝不敢明目张胆刺杀神武王,如果这件事情传出去的话,耶律安端将会失去一切,这样的结果他无法承受。
如果只是失去性命的话,耶律安端好歹还有契丹明王这个称号,后世之人偶尔也会想到自己的一生戎马。虽说人死之后什么都不知道,但燕过留影,人过留名,自己苦心经营一辈子,绝不能在临死之前落一个万古骂名。反正横竖是死,当然希望留一个好名声。
耶律安端此时纠结无比,谁知道耶律阮这个贪心的家伙会来插上一脚。如果只是这一行人上路,那时候除了耶律真之外,其它的都是自己人,回到上京随便编一个理由就能说得过去。但面对五千人的大部队,耶律安端不可能如此明目张胆的去杀契丹有神武王,一个真正的精神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