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节 坚持既定战略

西线就是哈萨克地区,计划中,要向这里调动三百万大军,从中亚直插俄国腹地,有利条件是中国有铁路通往哈萨克草原,方便军事调动。同时伊犁、哈萨克的农业生产,可以满足最重要的粮草补给,只需要运输人员和军火的话,最大支援程度就在300万兵力上下。

北线则是西伯利亚,从蒙古草原出击,计划动用两百万兵力,横扫俄国的乌拉山以西,动用两百万兵力,是参考了拿破仑战争时期的结果,那次中国总共动用的兵力也就是两百万人,结果就能够在俄国腹地压制住俄国人的反扑,现在用200万兵力全面占领乌拉尔山以东足够了。

计划中,哈萨克是主力突击方向,这里更容易接近俄国核心地带,西伯利亚方向,只是辅助方向,很有可能西伯利亚方向的战事都没结束,哈萨克方向的大军就已经兵临莫斯科结束战争了。

现在哈萨克初期失利,所以官员们希望截留部分用于西伯利亚作战的主力軍队,前往支援哈萨克防线,而最早出发的十万战兵部队,已经在进攻俄国西伯利亚城市了,抽调他们,不太现实。

因此周琅选择坚持,之前的战略,已经充分考虑了各种不利因素,而且根据各种对比,确保能过保证对俄国的胜利,那么就不需要改动。

周琅举重若轻的态度,让内阁中的紧张气氛渐渐稳定下来,但同时新一代的年轻官员的心理开始发生改变,之前他们一个个朝气蓬勃,自信满满,现在却发现他们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强大,他们开始对周琅这种经历过各种风风雨雨的老家伙,产生了一种依赖感,从周琅身上,他们感到了一种踏实。

但起到定海神针作用的皇帝,之后却又开始将决定权交给了内阁,让内阁成员集体讨论做出决定,最后交给他裁定,并且极少反对。皇帝比他们更希望他们能尽快成熟起来,这场战争就是一块磨刀石,会以最极端的方式,让他们变成真金。

此时大家还不知道,在本土遭遇失败的时候,美洲地区在皇太子的掌控下,却一直接连不断的胜利,只是滞后的消息还没有传回国内。

关于半个月多前失败的哈萨克之战,作战会议上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包括軍队在内的大多数官员,建议应该全力支持哈萨克一带,将更多的援兵和物资向哪里倾斜,帮助哈萨克方面稳定战局。

周琅则表示了反对。

他问了陆军三个问题:“撤退的时候把铁路炸毁了吗?”

铁路是重要资产,当年修建铁路耗费巨大,铁路公司对于炸毁铁路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游说,但周琅态度十分坚决,一旦撤退必须炸毁铁路,就算你不炸,等将来击退俄国人的时候,俄国人也会炸,完整保住铁路的可能性降低,那么留着就只能是给敌人利用,炸了一点都不可惜,胜利者的损失总会由失败者来买单。

陆军参谋长回答:“按照计划摧毁了铁轨和桥梁,俄国人恢复铁轨容易,恢复桥梁不太容易。即便修建建议桥梁,也得数月的时间。”

周琅又问道:“你们的战报中表示,哈萨克的乡兵率先崩溃,导致整个防线被突破,最终造成会战的失利。哈萨克乡兵有没有倒戈?”

陆军回答:“不是倒戈。他们是正面被俄军集中炮火打散了阵形,被骑兵撕开缺口后崩溃的。”

周琅再问道:“我军主力撤回来没有?”

陆军回答:“主力十万人,有八万完整的撤出战场,之后零散回来了八千人,一万两千人下落不明,估计逃脱的可能性不大,要么被俘,要么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