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师弟师妹嘴甜,争先恐后地夸秦子今做的饭菜好吃。又说到今天的进度上,袁远早上带了人到昨天他们发现夯土墙的地方去看了,收集了一些小件器物,除了墙体外没有发现居住遗址或者是墓葬。
“时代有些晚了,收集到了三枚阿拉伯金币。”袁远有些遗憾地说着,阿拉伯金币诞生的时代相当于中国的唐代,大月氏西迁几乎是一千年的事。
“只能继续调查了。”秦子今心事重重,又去问别的同门。
别的同门都在他们进行正式发掘的地方进行之前的工作,“一号墓葬已经清理完了,又发现了十座墓葬,编号已经到四十八了。”
墓葬群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是个未知数。但是发掘的时间有限,他们只能选取形制特殊的墓葬进行发掘。剩下的只能移交当地政|府,由政府来决定是要让本国考古人员继续发掘还是就地保护。
乌国政|府疏于文化遗产的保护,这批墓葬移交后的前景堪忧。
秦子今有些无奈,考古人是个很弱势的群体。
几个技工也到他们这桌来,七嘴八舌的说着,“咱们现在的这个墓葬,不像是大月氏的。”
“陪葬品里连牛羊都没有,跟游牧民族的习性就不符嘛。”
他们的课题是寻找大月氏西迁的路线以及他们最后到了哪里,如果现在的这个墓葬群不是大月氏,那么花在这上面的人力、物力就打了水漂。课题的经费有限,如果在经费用完之前还是找不到大月氏的足迹,课题将无法继续,更无法交出成果。
“我们也只是猜测,还得秦领队去看。”技工再有发掘经验,在对遗迹遗物的辨识、定性、研究上,还是不及科班出身的秦子今。
秦子今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但也不敢妄下定论,“这样吧,我明天去现场看看。之前请的国际专家组哪天到?”
这事是袁远负责的,他连忙答,“最早也是后天,后天人才来得全。”
周嘉毅听他们说着,自己则沉默少言。
秦子今和比人谈完了,这才注意到他,跟桌上的众人介绍他,“这是周嘉毅先生,是咱们导师的好友,也会是咱们考古队接下来几天的翻译。”
不用秦子今可以介绍,周嘉毅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是焦点,昨天下午考古队就传开了,队里来了个帅气无比的小哥哥。
周嘉毅身上气质朗朗,举手投足间沉稳池中,光是看着就让人觉得是个沉稳持重的大人物。
桌上有人起哄,“周先生是学什么语的?”
周嘉毅抬手扯了扯衬衫的扣子,秦子今注意到他的手原本是放在领口那儿的,大概是找什么东西没找着,这才装作毫无波澜的玩了一下扣子。呵,平时西装领带惯了的人。
在一群迷弟迷妹面前,周嘉毅倒是丝毫不谦虚了,“我学法语,上学时没得选只能将英语作为二外,后来到了国外又学了俄语。”
他的话音一落,阵阵惊叹声响起,“英语、法语、俄语都可以翻吗?”
周嘉毅点头。
“可以像电视那种?同步的吗?”又有人追问。
周嘉毅轻笑了一声,“同声传译,是可以的。交传,也可以的。怎么都可以。”
袁远是见识过周嘉毅的厉害的,在野外遇到突发情况时临危不惧的镇定,他现在已经是周嘉毅的铁杆粉丝,“哇哦,好棒。”
秦子今夹了一片肉放到周嘉毅碗里,“你就别拍马屁了,好好吃饭吧。”
袁远不服气,“我是真的崇拜周先生,周先生还会说乌语呢?师姐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