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许多事情看淡之后,少年觉得自己活得越来越肆意,潇洒,而不是像以前一样疲惫,心累。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作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该是多幸福的一件事呀,韩叙是做到了,王源之就没有那么潇洒了,作为家中嫡子的他,亲事备受关注着呢,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自己母亲‘卖’了。
知府宅邸
衣着端庄得体的王夫人正坐在上首拉着一妙龄女子的手赞道:“瞧瞧,真是乖巧又有礼,看了真是喜欢的紧呀。常乐,你家婉儿如今也快16了吧。”
“嗯嗯,正是”唤作常乐的妇人笑着答道。她与知府夫人乃是闺中密友,有些多年交情。虽然人家现在已经是知府夫人,自己只不过是嫁于乡绅之家,但两人的交情确是一直没变,所以对知府夫人也是非常了解的,就刚刚不经意的一句话,她就知道知府夫人对自家女儿极其满意,大概会提及儿女亲事。
果不其然,王夫人就拉着顾婉的手看着顾夫人问道:“婉儿现已十六还未定亲,常乐你心中可有满意的人家。”
“婉儿,你先去园中逛逛,我与你淑姨聊聊。”顾夫人微笑的跟自家女儿说道。
“是。”少女应到,向两位夫人福了福身便往外走去,表面淡定自若,实际内心十分欢快,她知道母亲和淑姨定然是要商量自己与源之哥哥的亲事,这才支开自己。自家与知府家一直交情甚好,再者淑姨待自己也好,而且源之哥哥相貌堂堂,身姿挺拔,还博学多才,一直以来都是这楚城中闺中女子的理想夫婿,若是嫁于这样的人家,简直是前世修来的福分。少女一边幻想着一边在园中散着步。
而在那正房中,因为两人关系甚密,知府夫人也不拐弯抹角,直接拉着顾夫人问道:“常乐,你觉得我家源之如何?两家结亲岂不是美事一桩。”
见闺中好友有意与自家结亲,顾夫人心想,倒是自己这方占了便宜,不是顾夫人不喜欢自己的女儿贬低自己女儿,而是深知自己女儿的脾性,虽然婉儿看上去是一幅乖巧可人的模样,但骨子里却和她爹一样有逆骨,熟悉之后就知道她是跳脱的不行的性子,顾夫人倒是有些忧虑以后好友得知了女儿的真性情,会十分不喜,最后喜事变怨事,还让两人多年情分生疏,顾夫人一方面又觉得源之十分好,一方面又害怕自己女儿这性子会捅娄子,一时不好作答,只好解释道:“我家婉儿的亲事,还得经过她爹同意才行,我单方面是非常喜欢源之这孩子的,我那夫君也经常夸源之,就是怕我们家婉儿配不上源之呀。”
“怎会,我看婉儿就十分乖巧懂事,喜欢的紧呢。怎会配不上,要我说,他们是天作之和,回头拿着八字去慧净大师那算一下,绝对是天生一对。”
“淑妹妹,这事你可有与知府大人通气?若是妹夫另有盘算呢?”
“这个倒是不曾,不过他应该也赞成这桩亲事。”王夫人迟疑了一下说道。
“要不,我们都先与他们通通气,毕竟孩子的亲事不是我们说了算的,关键还得看孩子爹同意与否。”顾夫人劝道。
见话说到这份上,王氏也不好继续这个话题,只得作罢,说起来王氏之所以今日就与闺中好友提及亲事,完全是因为自家儿子太过于洁身自好,虚岁都十七了,到这年龄还未娶亲,就连自己塞给他的通房也被遣送回来了,像这个年纪的公子谁没个通房,而自家儿子整天除了学习就是与两男生混在一起,完全不见他与女生接触,见这情形,王氏倒是有些急了,这不今日约着好友谈一下儿女亲事。
远在族学的王源之全然不知自己的亲事差点就被母亲定下来了,还在认真的研习四书五经,一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样子。好在少年之前与父亲有过约定,待自己功成名就,金榜题名之时再考虑亲事,王源之这才静心学习,完全没有之前被母亲催成婚的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