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直播科举之路 橘芴 2327 字 2024-04-21

“二十两一幅”周边的人倒吸一口凉气道。“也不是名家,居然要价这么高”“就是说啊,漫天要价呀”

王源之亦劝道:“叙弟,这般定价是否有点不合理”

“才20两,我觉得很值呀”贺知礼不以为意的说道,还跑过去画摊前一一鉴赏。

“付出与回报得对等呀,若是因为定价过高,哪怕无一人购买也无妨,卖画与交友一样,讲究缘分,没人买表示有缘人还未到。”韩叙笑着回道。

贺知礼冲着韩叙笑道:“有点意思,卖画只卖有缘人”

见凉亭周边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两少年本想拉韩叙一同过去,却被韩叙以‘守摊’的理由拒绝了,作罢,两人拱手暂离。

见他们离去,韩叙便开始勾兑颜料,专心致志的对工笔画进行填色,远山如黛,绿树成荫,岩石险峻,相比水彩颜料的通透和清亮,国画颜料更加富有中国风特色,通过铺染的方式将染料层层叠加,让画面更具层次感,立体感。

………………………………………………………………

凉亭内

六角凉亭颇大,能容下不少人,视野最好的上方位置由三位老者‘占领’。在其周围静坐了不少公子千金。

在这个朝代男女之妨还不算严,像这般的诗会,女子也不必避嫌。

就连主持文学会的都是一十五六岁的女子,身着樱花色褥裙,衣衫上朵朵桃花刺绣精致无比,外罩一件银白色镶着金边的开衫。

衣着光鲜,妆容精致,打扮得体,面容姣好,如樱花般美好,不会过于高冷疏离,也不似玫瑰热情火辣,而是如樱花般亲近却不能亵玩的气质。

即便是这种学子环绕,大儒坐阵的场合,女子也不露怯,而且言谈举止十分得体。

“蒙三位大师垂爱,今年的枫山亭文学杂谈会依旧由我主持,诸位捧场莅临,不胜感激,若有疏漏不招之处,还望各位多多海涵。”女生说完便微微施礼。

话音刚落,四周就响起诸多应和声,女生转而又说道:“此次文学会,分为作诗赋词,谈经论道,琴棋书画,第一阶段作诗赋词请老师出题。若有所得者,请上前写下所作之诗词。”

“哈哈,不写别处,只写你们所看到的眼前的景吧。”只见中间那位大儒开口笑道。

有才学的瞬间陷入沉思,无才无学凑热闹的就在外围猜赌谁能拔得头筹。毫不意外,贺知礼就是后者,与此同时,王源之已经走过去案桌缓缓提笔写下“盛夏相携临高阁,远山如黛烟云薄。笑谈皆在千锋上,万里山河共谁赏”

一番较量之后,作为三品知府嫡子的王源之拔得头筹,有传言道:“王公子三岁读千字,四岁能填词,五岁能赋诗。”妥妥的小天才一枚,或许传言失真,但才学确是有的,不然也不会拔得头筹,备受女子青睐,甚至中间那位大师还提出亲自收他为关门弟子的要求。可见才学斐然,非同一般。

话说王源之以诗之才,书法之妙拔得头筹的同时,贺知礼还在外圈跟众人议论,哪位千金小姐姿态最美,容貌最佳。真被观众说中了,贺知礼完全就是一个风流不羁,惹得女子纷纷瞩目的潇洒小公子。像一只容颜俊俏的‘花孔雀’,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他的‘魅力’。

比于王源之的温润知礼,贺家小公子更加张扬开朗,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比起喜欢贺家小公子的女性,好像他更备受男性‘欢迎’,一个会玩,开的起玩笑,打得了荤自来熟的人,在哪都是人群的焦点。

文学会已经进行到画这一步,渐渐进入尾声,凉亭中聚集的人也不似开始那般多,只有些许公子小姐在亭中作画,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呀,崖边那少年画的画简直让人赏心悦目,可惜太贵,买不起呀”便引起一阵附和,纷纷交头接耳议论道:“二十两银子,我一个月零钱才10两银子呢。”“但是人家画的好呀,不是我吹,就是亭中各位的画技都不及他。”

众人议论纷纷,连同在凉亭中喝茶细谈的三位大儒都对众人口中的少年倍感好奇。

“初生牛犊啊”左侧白胡子大儒(李蔚)饮了一口茶笑道。

“这我就不同意了,万一人家画的真不错呢。”右侧大儒(王楷)反驳道。

“莫要争吵,事实胜于雄辩,前去一观便知”中间德高望重的老人(陈行)起身说道。

见大儒们起身作势往少年做画处走去,纪家大小姐纪书雅歉意的朝亭中少年福了副身,随后与大儒一同过去,亭中少年们倍感忽视,轻视,又不敢与大儒直言,便将所有怨气发在了韩叙身上。

这就是所谓的“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呀”。

而此刻备受众人异议的少年,正在阳光下画着画,众人正在阳光下安静的看着他作画。见几位大儒前来,学生们纷纷让出一条通道以便大儒们上前观看。

片刻后,韩叙收笔回神就发现自己不远处的周围已经水泄不通了,比较显眼的是几位老人,韩叙心想这应该就是众人口中备受推崇的几位大儒吧。于是放下画笔,朝几位先生有礼的作揖以表敬意。

王楷率先走过去,拿起颜料还未全干的卷轴,细细观摩赞道:“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不错不错,少年这画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