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患难人心

卫老夫人和李氏在院子里那扬声的叫嚷,没多一会儿,隔壁的张家就听见了消息,尤其是紧挨着卫家住的三房张聪家。

张聪夫人原本是看上了卫文彦这个颇有潜力的小娃娃做女婿的,难得小花从小就在卫府的花园子玩大,也喜欢追着卫文彦后屁股跑。可谁想到,近些日子,因为张聪和知府大人的熟络,张聪竟然动了想和知府大人结娃娃亲的想法,仔细一打听,发现知府大人妾室生的小儿子也是和小花差不多的年纪。

张聪夫人是个要强的人,她不会甘心自己的独女嫁给人家妾室生的,哪怕是聊城的知府大人家里。况且,张聪夫人一直相信隔壁的卫文彦,以后的日子里,一定不仅仅是个知府就能满足了的。

前几天,因为门前垒沙袋子墙的事儿,张聪夫人无故抢白了卫老夫人一通,她细细想来,颇为担忧,害怕因为这个事儿得罪了卫家的老夫人。如今,听说卫家粮食被偷了,不由得心里暗自高兴起来:这不是明摆着给了我去套近乎的机会?

张员外家里富足,每年的粮食都是在秋收以后大批地囤在家里的地窖里,还有郊外的粮仓里头。本就不担忧粮食足不足的问题。

可是张员外分给每房的粮食,确实有明确实数的。

长老员外可不会因为谁家要接济别人,就多分给哪房多一些的粮食。

也就是说,若是张聪夫人拿自己一袋子细粮给隔壁,那么他们几口子人就少了几分细粮。

纠结了一会儿,张聪夫人还是命人拿出了自家三房里一小袋子粗粮,又捡了一些玉米、地瓜一类的饱腹的东西,装了半个麻袋,差一个奴仆扛了送去卫家。

张聪夫人还怀揣着自己的小聪明,想着不动声色地讲东西送过去,到底会是个雪中送炭的佳话,这份恩情,相必卫老夫人是不会轻易放下的。

可是卫老夫人也不是没心眼儿的李氏,她看见张家的杂役上门,就开始不悦了。等人走了,张婶儿打开麻袋子,她探着头儿瞧了一眼,不由得瘪瘪嘴。

卫家除了卫老夫人,李氏、张婶儿等人都十分欢喜,虽说比不得家里丢了那么些粮食,但是好歹是雪中送碳的情谊,欢喜地安置起袋子的副食和粗粮。

卫老夫人不言一语,进了屋里。

“祖母,怎么见了粮食不开心?”卫文彦紧随着卫老夫人进了里屋。他眼瞧着卫老夫人摇了摇头,并没多看几眼那张家送来的东西,就知晓卫老夫人心里头一定压着事儿。

“兴哥儿,你怎么跟着祖母进来啦?”卫老夫人一向心里宠溺卫文彦,但是前有卫宏儒和几个女儿的例子在,她平日里并不会格外优待卫文彦,只是在读书习字上盯得紧,“今儿个的功课有没有做好?”

卫文彦点了点头,“祖母,您可是嫌弃了张夫人?兴儿知道张夫人做事儿不太厚道的。”他怎得看不出呢,张夫人就只不过是存了讨好卫家的心思做的事儿。

这张夫人家底摆在那里,拿出些许细粮,其实毫无难处,可是她愣是拿了些少许粗粮过来,反而是拿了大多的玉米和地瓜。倒不是说张夫人小气,张家殷实,俗话说瘦死骆驼比马大,随便一口子细粮也能让毫无粮食的卫家吃上几日的米汤。

但是张夫人偏偏就是这个也不舍得的。

卫家遭了歹人,张夫人亲自登门送吃食,一则是因为让小厮来送,可以掩去自己的身份,免得歹人见着转身来偷张家,另一则,卫家家败了以后早就没了仆人杂役,张夫人派个小厮来卫家,显然是仗着自己家中富足,平白刺了卫家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