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姨娘听了她的话,忙不迭地谢了谢她,想了想,又起身从屋里拿出半块缎子来,马道婆定睛一看,却是时兴的好缎子。
赵姨娘说道:“我也没甚好东西好给你,只这缎子是前儿个我们老爷赏下的,我给环哥儿裁衣服用了一半,算是谢了你的忙,别嫌弃。”马道婆与她推辞一二,到底是收下了这份礼,道:“哪里能嫌弃,府里的东西都是好东西,等闲人家还见不到呢!”
赵姨娘一想,也是这个理,她家世代都是府里的家生子,根基浅薄,就连哥哥赵国基的小管事的位子,还是在她得宠当了姨娘生了环哥儿之后才得的,也没什么油水,家底薄。
姨娘们每个月的月钱都是一定的,府里三个房头肯定是各有私产,端看各房的当家人的本事了。但是同赵姨娘这般的,也不过指着那点子月钱,不过是二两银子。前些年受宠时还能偶尔从贾政那里哄些东西出来,这两年却是少了。不过好在她还有个儿子,环哥儿每月的月钱都是被她死死扣在手里,生怕他出去乱花销了。但是她也不敢轻易动用,想要给儿子攒家底呢。加上最近贾环还颇得贾政青眼,也得了不少好东西,便是马道婆进来时见着的几样摆设。
但手上虽没什么浮财,也没什么压箱底的好东西。作为贾家的姨娘,尤其是有了子嗣的,吃穿方面那是丁点不会克扣的。此时府里大老爷袭了爵,二老爷在工部有了差事,尤其是三老爷,更是位极人臣,算是重复了老太爷在时的荣光。府里三房没有分家,也就是说,虽然赵姨娘手上没多少好东西,但是她吃的用的,虽比不上府里正经的主子奶奶,但在下边人看来,也都是他们够不到的好东西。
就如她送出手的缎子,就是底下人孝敬贾府的,也是世面上买不到的好东西。
这样一想,赵姨娘又得意起来,觉着自己也算大方了。
又道:“既你不嫌,我也安心了。”又从怀里掏出一个银锭子递给马道婆说道:“这几两银子你帮我在药王菩萨那里继续供着香油,剩一半就供在文昌帝君那里吧!”
马道婆接过那锭银子,不作声色地颠了颠,十两左右,倒是不错。她满面堆笑道:“姨娘放心,这事儿我保准给你办的妥妥的。姨娘这么诚心,想必药王菩萨和文昌帝君也能见着,保佑着环哥儿和姨娘平平安安,心想事成。环哥儿必定能够金榜题名,蟾宫折桂!”
赵姨娘道:“我倒不指望他将来怎么光彩,只要平平安安,我便心满意足了。我手里又不活泛,但凡手里松快些,日日上供,也盼着菩萨们保佑。左右我这环哥儿,也只我这当娘的心疼些。”
马道婆却是听出了什么,悄声问道:“可是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