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移居文馆从译事】

原来如此!蒙古人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原来都是在进行文化的融合,进行汉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毕竟汉人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大基础,征服中原的疆土容易,可要统治人心,征服这博大精深的汉文化绝非等闲。

少数民族若想在中原建立政权,统治成千上万的汉人,无不需要历经这一步的洗礼,就如鲜卑人……否则只有被吞并,被历史的洪流淹没。

不得不说,皇太极是个很有政治远见的人。他的身体里,带着与生俱来的爱新觉罗家族的野心。在某种程度上,皇太极是与努-尔哈赤最为相似之人。努-尔哈赤也对汉文化有颇多专研,不单是因为他年少的经历,亦是因为他的野心,远不止统一女真那么简单。

他最终的目的,是入主中原啊!

而作为女真族人中的一员,皇太极对汉文化的精通看似与他们的初衷背道而驰,但以我这个百年后的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皇太极这是吸取前人的经验,未雨绸缪,为后世打下基础。

眼前这个正在认真研读汉书的皇太极,浑身上下透出一股儒雅,却不失气度。

我从前一直担心皇太极会处于劣势,可我却忘了,皇太极本身就是最大的优势……他允文允武,聪颖过人,韬略本领更是令人惊叹。英雄出少年,现在的他,已经具备了成为帝王所应有的胆识、谋略和政治远见。这是什么嫡长顺序、母妃出生都及不上的!

在这一点上……他不输给任何人!

丁未,明万历三十五年春。

皇太极与塔尔玛的婚期在即。

这一次建州与乌拉的联姻,犹如一剂镇定剂,让双方的战事有所缓和,布占泰吃了败仗,也不急着出兵,在乌拉城中安心休养生息。而□□哈赤眼下对乌拉的兴趣。似乎也到此为止了。以我最近得到的消息来看,建州现在对外的军事重心,似乎因为这次与乌拉的“停战联姻”,而逐渐转移到了哈达部上。

这之中的名堂,瞎子都瞧得出来。可□□哈赤偏偏还给足了布占泰面子,将这次的婚事办得浩浩荡荡,远比先前七阿哥阿巴泰娶妻时场面大上了好几倍。

虽是两个部落首领各怀私心的一场婚事,但面子不能不做足。□□哈赤大张旗鼓地将喜书都送到了叶赫去了。众人不免玩笑,那叶赫首领布扬古正与纳林补禄夜不成寐地想对策呢!

说到这布扬古和纳林布禄,还都是皇太极娘家的亲戚,纳林布禄乃皇太极生母孟古的亲哥哥,也就是皇太极的亲舅舅,而布扬古则是大名鼎鼎的“女真第一美女”的亲哥哥,即皇太极的表哥。

而皇太极对他的舅舅和表哥,可以说完全没有感觉。若非要说有感觉,就只剩恨了吧?

我曾听姬兰与我提起过这样一件事情。说是当年侧福晋孟古病重时,弥留之际想见一见远在叶赫的额娘。努-尔哈赤立马派人去了叶赫,请孟古的额娘来建州,却因当时建州与叶赫正势同水火,而时叶赫首领正是其胞兄纳林布禄,他认定这是努-尔哈赤在使诈,想利用此事诓孟古的生母去建州做人质。

结果,孟古至死都没有见到叶赫派来的人,眼睁睁看着丈夫与胞兄之间无休止的斗争,撒手人寰。

也正是因此,皇太极对叶赫一族埋下了恨的种子。

我感叹着这世间的爱恨情仇,古往今来,最终不过为了一个“义”字。孝道之义、兄弟之义、夫妻情义、天下大义……

城内忙得不可开交,因为新册赏了独立的八爷府,又有婚事要准备,城中也增派了不少家奴。而我独自一人呆在文馆看书习字,眼不见心不烦,只图个清净。

因为皇太极的特别嘱咐,武纳格巴克什对我照顾有加,时常来瞧瞧我每天的起居,给我讲一些文馆中的事情。武纳格与硕色二人年纪差不多,均是三十出头,武纳格很早便归顺了建州,所以在赫图阿拉城里也算是老资格了。

我正在练大字,武纳格便走了进来,坐在靠椅上,他块头堪比武将,面色红润,笑吟吟道:“又在习字?”

因为他经常光顾,所以我也不以为奇,一手勾着袖子蘸一笔墨,点点头,继续写了起来。

“我瞅瞅,这写得是什么呢?是诗吗?”

武纳格捡起一张写满字的宣纸,上面是用汉字写的一首诗。

我吃惊道:“你汉字不识,怎么知道这是首诗?”

“看着像呗。没吃过猪肉还见过猪跑啊?”

“嘶……”我无奈,“你啊你,好歹是个巴克什,能不能文雅点。”

“这俗语还不都是汉人发明的,倒还怪我不文雅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