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见诸大臣已经入席,一甩手中拂尘,拍了拍手。只见大明宫中栽培的梨园弟子们从两侧入场,缓缓上了台。这些梨园弟子都身着粉红绸裙,个个顾盼生辉,姿态动人。
待到幕后乐伶奏起舞曲,诸弟子齐一甩袖,伴着曲儿翩然起舞。其中不乏形容尚小的弟子,却也是舞得有模有样、不输旁人。
玄宗笑着给大臣们赐酒,自己也和嫔妃、儿孙赏舞谈笑起来。席间众人纷纷起身向玄宗献礼,又都献上精致的铜镜一枚,上篆福句,以讨玄宗欢喜。
玄宗一一看过后命高力士收起,然后又赏赐诸人各一枚铜镜,还不忘勉励几句。其间寿王李瑁上前祝寿,提着一张墨迹未干的宣纸上来,却是新书的八个字:万古千秋,日月同辉,得了玄宗的几句夸奖,领了千秋镜欢喜着退了下去。
歌舞升平,台上诸弟子舞着袖子,上甩、回抽,抡圆着转圈,又缓缓平息直立,随乐声再起又再舞动。
大臣们轮次上前贺寿献礼,正当尚书令献上了铜镜、将待要说几句贺语时,玄宗急急地示意他退开,眼神直直地看着台上:随着琴曲的变更,一个约莫六七岁,仍梳着丫髻的小女孩,从舞女群中走出,在台上舞起了剑。
四周的梨园弟子缓缓舞动,渐渐地将小女孩围至中心,只面向台前留了缺口。小女孩年龄虽小,却已形容可人,大有长成后倾国倾城之姿。
她的剑舞不循旧路,自有新姿,将至柔的舞与至刚的剑相合,轻踏舞步,或旋、或刺、或挑、或定身,一静一动都将台下诸人的眼球夺去。
舞罢,玄宗命高力士将小女孩唤至身前。只见小女孩秀发略散,满脸彤红,羞怯又有些惧怕地向玄宗行了礼。
玄宗慈眉善目、温言细语地将她扶起、问她姓名,小女孩却道:“奴家无名无姓,自己觉着好玩儿,将‘伶人’改成‘怜人’,所以奴家现下叫做‘怜人’。”
玄宗一笑,道:“怜人,怜人,‘世无怜我我怜世,人无怜我我自怜’。好名字,好名字,依朕之见,你便就叫做‘怜人’罢!”
怜人赶忙又跪下,诚惶诚恐地道:“谢圣上赐名,奴家今后便有名了。”小女孩稚嫩却不失礼节,想必是梨园的师傅们教授的,倒算是万分得体。
玄宗道:“当年公孙大娘有《剑器》《诨脱》二舞,一舞剑器动四方。如今你小小年纪便在剑舞上有如此造诣,朕甚是欢喜。告诉朕,你可有什么想要的东西?”
怜人一听,红着脸道:“奴家在梨园有吃有喝,什么都不缺,只是也想要一枚那样的铜镜……”
玄宗听罢朗声大笑,从高力士手中拿过一枚鸾凤纹千秋镜,塞到怜人手上,然后道:“果真还是个少年人,朕依你,你且收好。朕甚是喜欢你,今后若想出新舞,先跳给朕看。”
怜人终究小孩脾性,抬手看见精致的铜镜中自己清晰的面容,甚是欢喜,磕头跪谢后欢天喜地地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