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分兵

岳旗飘扬 茶墙 1262 字 10个月前

从郢州城得到的补给,只够支撑岳家军八日之用。

至少在破城第二天所举行的军事会议上,军需官是这么报告的。

于是后勤又成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本次北伐最大的目标是襄阳,但是见识过郢州城的贫瘠之后,大家都对襄阳城的状况不太乐观。

所以岳飞决定分兵两路,一路由张宪和徐庆二人指挥,率领本部向东进攻随州;而另一路则是岳飞亲自率领的主力,沿着汉水北上,直取襄阳。

军情紧急,粮情更急,因此会议决定,明天便拔营出发。

当天晚上,岳丘依约去拜见岳飞,进去的时候正好遇到张宪和徐庆出来,张宪对他友善地笑了一笑,徐庆却扭过头去,完全把他当做空气。

神武军里面,也不太好混啊--岳丘不由得想起了李山的话来。

这让他更是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敌后根据地?”,岳飞略有些诧异地说道:“没想到过了这么久,远山还是不忘初衷啊。”

当初岳丘在觐见赵构的时候,就提出了去敌后打游击、建立抗战根据地的建议,也得到了岳飞的大力赞同,只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得到批准。

这次岳丘旧事重提,就让岳飞沉吟起来。

“遗民犹在南望王师,属下每每思之,都是夜不能寐。”

岳丘先抛出句冠冕堂皇的话作为开场白,然后便谈起敌后抗战的好处来。

俗话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慷慨激昂的话可以用来鼓舞士气,但却绝不是上位者做出决定的依据。

上位者眼中所看到的,永远只有利弊。

好处有很多,一是牵制敌人的部队,骚扰敌人的后勤,从侧面为岳家军提供支持;二是站稳脚跟之后,可以作为岳家军的前进基地;三是可以招揽和联络各处抗战力量,搅动中原局势,为将来大举起事打下基础。

这些益处,在临安的时候两人就曾经探讨过,现在听岳丘再次条理清晰地阐述出来,岳飞也和当初一样,捋着胡子连连点头。

同样的夜晚,同样的人物,同样的议题,不同的是,那时是畅谈,现在是请示。

两人都是目光长远之人,都清楚地知道,即便这次皇帝不许越界,下次可以越界的北伐,也将为时不远,势在必行。

所以,敌后抗战乃是未雨绸缪之举,而且,将来也许会是撬动战局的妙招。

说完利,再说弊。

敌后抗战有什么弊端,以及如何避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