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看着他,便可以感受到一种至为详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
或许距离释迦摩尼佛纯净无染、无欲无贪、无拘无束、不可动摇、与世长存的心境尚有一段距离,但是玄微能断言,普济已经触碰到了“无相”、“涅槃”的至高境界。
在普济身后的澄念,他依然一副无喜无悲的神情,似乎完全将周围的视线与路人无视了一般。
或者说,他遁入到“无我”之境,与外界彻底隔绝了开来。
反观另外三位较为年轻的僧人,他们固然表现得还算平心静气,但多少有些不自在。
而天地观这边,玄微神情淡然,充分体现了他扎实的心境修为。
明夜的年纪虽小,但小脸一绷,庄严持重的神情竟是予人一种磐石般沉稳的错觉。
对此,就连普济都不禁赞叹了一番,并遗憾佛门错失了如此好苗子!
至于青莲,她大概是最无法淡定的那个人了。
一行人里面,单就引人注目的程度,青莲和玄微绝对是第一档。
被那么多人看猴般盯着,时不时还要被议论和偷拍,换做平时青莲绝对直接炸毛!
不过考虑到可能引发的后果,青莲冷着一张寒霜俏脸,很是不愉快地撇着嘴,心里默念起清心诀,勉强克制住了自己的负面情绪。
“致虚极,守静笃。”玄微看了眼青莲,嘴角微扬,轻声说道。
致虚者,天之道也。守静者,地之道也。天之道若不致虚,以至于达到至极,则万物之气质不实。地之道若不守静,以至于至笃至实。
虚静之妙,无物不禀,无物不受,无物不有!
正在默念清心诀的青莲闻言,犹如破云见日,对这一句每日都在吟诵的经文有了新的理解。
“致虚极”,指要做到虚到极点,没有一丝杂念与污染,湛然朗朗。
道门的“虚”与佛门的“空”其实有些相似,都为一种精神状态。
区别在于,“空”是抛却一切相,清净自性,而“虚”则是把自身对世界认知的主观意识去掉,澄澈自然。
“守静笃”,则指守住静的状态保持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