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绿房子

这座建筑一共四层,占地面积500平米,就在两条路的拐角处,中央是这座建筑,外围连接着的则是一片草地。

仅有四层,然而这座建筑有电梯,

更夸张的是,那个古董电梯至今仍然可以使用。

它还是中海最早使用电梯的私人建筑。

秦业与王传辉在铁质大门相遇,如果说陈子迩的要求是文化感与历史感的话,那么这里一定是最合适的。

“秦先生,里面请,”王传辉留着胡须,头发油亮,颇有礼节,“秦先生看过《蓝屋》这本书嘛?”

秦业有些嘀咕,啥意思,这是必须要卖给‘有缘人’?考起文化知识来了?

马丹,老子不爱看书有错嘛!

这个东西装不出来的。

所以老实的摇头,“没有。”

“那也没关系,”王传辉用典型的台贝口音讲,“我是想这本书里面的描写作为开场白,因为《蓝屋》的原型便是绿房子……”

“顾氏宅第坐落于法租界xx路,宅第外壁均由蓝色瓷砖砌成,内部装饰讲究,门前有一个大花园,阳台比正房小不了多少,一开窗便是满室花香。”

秦业站上了顶楼的阳台,他没闻到满室花香,因为年久失修,而王传辉所形容的绿房子的特点,对豪宅有所研究的他是知道的。

他还知道,这栋房子,修缮一新至少也得要几百万。

“绿房子在四周建筑之中别具一格,你能想象那个画面吗秦先生,走在街道上能看到阳台上的漂亮男女,晒太阳,说话,娱乐……”

二三层的阳台真的很大,甚至可以摆上几张桌子,品着上等的咖啡,旁边站着拉小提琴的人。

“它应该重新焕发生机,王先生。”

王传辉既然会来,自然也是有意,他微笑点头,“当然,我完全同意。”

“那么,多少钱?”秦业侧过身来,面对着他问道。

陈子迩不在,盛世集团的具体事务也能够稳定推进,只是由他负责的大方向、大战略稍微停滞了几天。

12月19日,盛世电子消费品公司对外宣布第二轮首批次十万台spod将会在1月11日上午八点准时发售,立时引来一片欢呼,只是官方这一次迟迟不给各个地区的配额让人很心急。

2001年的春节是阳历的1月24号,元旦已经赶不上了,产能受限,但可以赶在春节前夕,并将spod的宣传往新年礼物的定位上靠。

作为给年轻人的礼物,spod再适合不过了,可能就是有些贵了。

关于昂贵的声音没有停过,但是在新一代的产品出现之前,降价是不可能的,

智商再低的人也能一下子通过价格判断一件商品的好坏,盛世从一开始就不准备走低端路线,没人愿意走,走的人都是为了生存。

谁都不知道,一旦被打上低端的标签,你要花多少时间,多少金钱,多少代优秀的产品才能扭转消费者的观念。有时候这需要一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

上个月,亿人民币,一时皆惊,还没有哪个私企完成这样的记录,简单想一下如果能有源源不断产品,每天会有多少钞票流进盛世的账户?

工厂在扩建,工人在培训,销售人员、技术服务人员,所有的人都在动,因为这就相当于去捡钱,谁能没有动力?

与此同时,盛世方面已经正式获得央视的信函:陈子迩稳稳的成为年度经济十大人物之一。

今年央视首次搞了这个节目,正式的名单将会在元旦之夜对外公布,陈子迩也受邀前去录制节目,毕竟颁奖地点就在央视大楼。

随着企业越做越大,陈子迩要走的地方越来越多,要处理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所以早晨,睁开眼睛,他花了两秒钟时间想了一下,明白过来了,家里办白事,此时身在越水,这座小小的县城。

而他的大伯,在几天前的半夜去世,不说陈子迩,

就是陈子思这个亲女儿都没能在床前听他讲最后一句话。

因为习俗,他已经好多天没有刮胡须了。

熬夜加上疲累,陈子迩下巴上的一撮小胡须已经冒出,隐隐的围成一个圈儿,略有些憔悴。

与他西装领带,身形挺拔,众人簇拥的那种帅气不同,此刻多了些沧桑感。

“快起来吧,去找一下你姐,看看她怎么样。”

说话的人是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