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往南,一路往北!”
面对众人的不解,宁完我继续解释道。
“皇上无论如何,妇孺都不能随军行动,如此,只会拖累大军,所以以奴才看来,可兵分两路,南路可委一员大将领兵十余万自京师,一路南下,经河南入潼关,潼关现在仍为我大清所掌握,入潼关后,自然可会同陕西数万大军凭关而守,至于另一路……”
迎着皇上的福,宁完我用尽量平静的语气说道。
“可由皇上亲自率领,统领数万大军与京中旗下妇孺,出城后一路往张恒方向去,由张恒方向出关,经蒙地经河套,入陕西,如此于陕西两路会师之后,可再由陕西一路西行,如此,自然无需考虑汉人袭扰旗下妇孺之事,而于陕西为我大清治下,百姓又焉敢袭扰旗人?”
宁完我的建议,让众人的脑海中立即形成了一副地图,从张恒出关!这个建议更是让所有人的眼前一亮,张恒出关后,尽管需要途经蒙地,但那里并不是对大清心存异志的喀尔喀蒙古,而是蒙八旗的旗地,那里地处关外,自然不需要考虑明军的袭击。
“既然如此,为何不能全军皆由张恒出关?”
索尼看着宁完我问道,不等宁完我回答,鳌拜就于一旁直接说道。
“如果咱们都从张恒出关,李子渊势必会沿途袭扰,所以,必须要分兵,分兵一种南下,造成取河南的势头,李子渊必定会担心后路为我所断,如此一来,皇上与朝廷还有旗下旗民自然可以从容出关,而南路军沿途无需攻城,只需穿城越境,如当年太宗皇帝领兵入关时一般,既可避开与明军决战,从而保存实力,入潼关兵,也可凭关而守,然后再徐徐往西,如此,可以像当年入关时一般,旗民可暂时住于陕西,待大军占领西域后,再迁往西域,只是就这么将陕西拱手相让于汉人,实在是……”
鳌拜这边还在感叹着,可惜着,那边宁完我又笑道。
“将来不仅要把陕西拱手相让,还要把京师拱手相让!”
说完这句话,宁完我看着皇上说道。
“皇上,这京师如何个让法,事关我大清之命脉将来,所以,以奴才看来,这京师可以……”
就在宁完我正要说出他的建议时,突然,这门外传来太监的通报声。
“皇上,山东八百里加急,”
八百里加急……现在大清国还有没有八百里还是一说,难不成,山东全省陷落了?
怎么就没有一个好消息,原本因为看到一线生机,而稍微心情有些好转的福临只是皱着眉头对太监说道。
“念!”
“皇上,自明贼于四月初三入寇以来,奴才奉皇上之命,巡抚山东,守土有责……”
在太监念着山东巡抚许文秀的急奏时,突然,太监的话声一顿,那面上尽是惊骇模样,以至于看着皇上,好一会才激动道。
“皇上,祖宗显灵了,祖宗显灵了……”
(从今天起,每天尽量保证三更,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无语。无语的微信公众号开通了,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无语的天空。)
看着手中的折子,索尼只觉得它重逾千斤。
这折子里到底说了什么?
到底是怎么保全几十万旗人的身家性命?
终于,折子打开了,在打开的瞬间,索尼便看到了折子上的内容,不过只是瞬间,他的那张已经尽是皱纹的脸上,面色瞬间发生了变化,先是惊讶,然后又是一阵激动的潮红,随后又是沉思,最后又是皱眉,终于,他抬起头,看着似有些洋洋得意的宁完我,只是平声说道。
“宁大人,你这是欲让皇上行耶律大石旧事啊!”
索尼的这句话,让鳌拜有些不解,他并没有读过多少汉书,但苏克萨哈、遏必隆、费扬古等人又岂不知道耶律大石是谁?
被索尼一语道出的宁完我,向索尼笑着点头,然后说道。
“辽因金破失家乡,西走番戎万里疆,十载经营无定止,却来此地务农桑。”
道出长春真人尹志平西行时留下的这首诗后,宁完我看着皇上说道。
“皇上,当年辽国为大金所败,耶律大石领兵万余西走避入西域,于西域复建辽国、养兵待时而动”,如此于西域复建百年之朝……”
说道着耶律大石建西辽时,宁完我又把话锋一转,看着众人说道。
“今日,我大清之境遇,与当年辽国何等相似,明狗据我家乡,阻我于关内,令我返乡而不得,若是返乡势必将为敌人所乘,到时候,即便是侥幸出关,恐怕也难道饿死冻毙……”
在皇上和王爷、贝勒们的目光都投在自己的身上时,宁完我只觉得从未像现在这般为人重视过,于是他又继续说道。
“所以,以奴才之见,与其往满洲故地,不若另辟蹊径,领兵西行,夺西域令我大清有栖身之地,再于西域养兵待时而动!如此,岂不比往满洲更为稳妥。”
“到西域就有粮草了?”
富绶不等宁完我说话,就立即反问道。
“满洲无粮,是因为满洲无人,可是往西域去,可过黄河,经河南入陕西,一路所过州县,岂下百城,如此又岂愁无粮可征?征得粮食之后,又岂愁无车可用?”
到时候,汉人不愿意给粮食,他们自然可以用刀子去抢。
“即便是有了粮食,可那到了西域呢?咱们到了满洲要从汉人手里夺回盛京,那达延鄂齐尔汗和阿不杜拉汗又岂会把西域拱手相让?”
对于西域,满清朝廷倒也不陌生,毕竟早在崇祯九年,达延鄂齐尔汗的父亲固始汗就遣使至盛京贡马匹、方物,尽管当时,固始汗不过只是使用远交近攻的方法以保护卫拉特诸部,但是到了顺治三年,固始汗与卫拉特各部首领二十二人联名奉表贡,清廷赐以甲胄弓矢,命其统辖诸部。后来其又多次进贡。
也正是从固始汗那里,清廷开始把手伸到西域,早在顺治十二年时,叶尔羌汗国阿不杜拉与清廷建立联系。第二年,阿不杜拉向清朝称臣,并遣使入贡。
“我大清的几十万大军一到,就不是他们愿不愿意给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