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过三代,他这一代家里还有50亩地,这些地养活一家人,可是到了第二代,可能就要养活两家,甚至三四家人,一家不过只有十几二十亩地,三代之后,又能剩下多少地?”
长叹口气,朱明忠看着于仁辉说道。
“所以,这军户制最大的软肋就在于此,即便是要恢复军户制,这个地随人分的法子也要改一改,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应该是荣田归军,既然其它诸子不曾服役,自然不能与长子分享荣田!”
不能与长子分享荣田!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从朱明忠的口中道出的时候,于仁辉惊讶的看着他,出生于大户人家中的他可以想象得出,如果一但于军中推行此法,那么会在民间掀起什么样的轩然大波。
毕竟,在中国兄弟分家自汉武推行“推恩令”以来,已经形成的千年的传统,而现在经略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于是他便试探着问道。
“经略,您的意思是,这功田不可分于诸子?”
“功田不同于民产,民产是庶民之产,功田是什么?是军人为国征战得到的恩赏,是国家对其功勋的认可,军功岂有分于他人的道理?这功田是什么?是荣耀,是军人赖以维持生计的本钱,若是弟兄二人,一人服役,一人从商,从商者未曾为国效力,却从他父亲那里分得功田,那么服役者岂不吃亏?这种损害服役兵士的行为,是绝不可以接受的!”
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朱明忠自然想到了现在欧洲的那些贵族,他们实施着严格的长子继承制,确保了封君与封臣之间的联系,而在封建社会最重要的资产土地作为一个整体被世代延续,而被延续的同样还有他们之间的义务——也就是服兵役的义务。若是不实施长子继承制,数量本就不多的土地会被不断的分割,只需区区三代人,就会造成军户苦于生计难以维持,从而导致军户制度的崩坏。
“所以,将来这功田不可分的原则,必须要写入办法之中,而且必须严格实施,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将来大明不至于无兵可用。”
当然,更重要的是可以确保,在未来的中国出现一个新的群体——军功地主,从而与所谓的“士林”形成泾渭分明的两个群体,而与后者不同,未来这些军功地主几乎等同于西方的封臣,等同于某种程度上的“勋臣”。从而保证未来的中国官场权力不至于为“士林”所垄断。
平衡才是维持权力的根本前提。
当然,这些朱明忠并不会对于仁辉解释,他不会解释他所苦心营造的是一个庞大的军功阶层,而这个军功阶层会因其其财产的完整而被作为整体被世代延续着。从而保证未来中国的权力不至于一家独大,为所谓的读书人所垄断。
在丁仁辉离开之后,心底闪动着长子继承这个念头的时候,想到自身朱明忠的心思不由一沉,那脸色变得有些不自然……
(这个是第329章,大家可以回头看一下第328章,没有想到居然漏发这么多章节……泪奔了……弄了一个微信公众号,谢谢大家关注一下。微信公众号:无语的天空)
进了腊月之后,尽管随着黄河、运河的冰封,这清河码头已经不见了以往的热闹,但是这城中反倒是更加热闹了,街上尽是置办年货的路人。
相比于外城的热闹,那曾经的旧城中,却显得有些萧条,随着旧城中的百姓、商铺不断的迁至外城,这旧城中只剩下了几处衙门。也就是那衙门里,还有一些人气,在过去的一年中,清河除了经略使衙门之外,先后开了几个衙门,这些衙门也就是原本经略使衙署六房,比如户务衙门自然就是过去的户房,至于兵务衙门,就是过去的兵房,掌管江北征集兵丁、马匹、训练丁壮,而剿匪、城防等事宜均属其管理。
经略使衙署下设的衙门之中,也就是数兵务衙门规模最大,也就只有工务衙门能与之相比,不过尽管工务衙门属员众多,但其大都分散于城外的各工厂,相比之下,兵务衙门中却有数百名官佐于其中办公,处理着各种事务。
尽管按照江北的“星期制度”,“日曜日”是休息日,但是在兵务衙门中,除了正常值班的军官,还有正在加班的军官,在他们的眼中完全没有“日曜日”一说,而这个“日曜日”休息,是江北的规矩,在半年前,朱明中借此时历法把二十八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的次序排列,七日一周,周而复始,称为“七曜”的一周,制定为“星期”,暗合西洋历法中的七日一周,由此也就改变了原本官员的“十日一休沐”的制度,每工作六天可以休息一天。尽管看似增加了休息时间,但是实际上,在江北的各个衙门中,加班早就是常态化,尤其是兵务衙门中更是如此,每到“日曜日”的时候,这里至少会有半数的人留于这里加班。
办公桌上是堆积如山报表,在这间办公室中,一名军官正在那里翻看着面前的报表,他的左手处,一只木质的假手,按着报表,右手翻看着报表,对于于仁辉来说,前年的时候,他还是忠义军的一营之长,而现在却是兵务衙门主管退役军人事务的在乡令吏,之所以转入文职,与他在宿迁之战中失去了手臂有着根本的联系,不过,既便如此,并作为在乡令吏,他仍然尽职尽责的完成经略部署下来的任务——制定合适的军功荣田实施办法。
“现在的田亩数是……”
翻看着表格上江北官府掌柜的官田亩数,尤其是其中官荒的亩数,毕竟这些田亩数直接关系到未来十几万忠义军官兵的安置。
“最少百亩,以军衔高低各有不同……”
想到经略曾经的要求,丁仁辉不时的记算着现在军中的各级官兵数量,从百亩到千亩,这些土地是将来授给忠义军官兵的土地,将会作为对他们服役流血、牺牲的回报。
“嗯,这么算的数量基本上可以满足需要……”
仔细的算出一个数字之后,看到两者的数字基本上相等,于仁辉不由的松了一口气,朝着窗外看去,因为暖炉的关系,这窗户上带着一层雾气,不过仍然隐约可以看到窗外的冬雪。
“要不然,下午就把材料呈给经略。”
心中这般思索着,丁仁辉便重新回到办公桌前,重新草拟着公函。
“二等兵100亩,一等兵150亩,正兵200亩,下士官250亩,中士官300亩,上士官400亩,军士长5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