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泰口中的穆都统,是鳌拜的弟弟穆里玛,他正领兵数万于黄河北部的邯郸一带驻守。
“将军放心,只要朝廷的旨意一到穆都统肯定就会领兵南下。这不是已经先派一营兵南下了,只待朝廷的旨意了。”
图海颇为自信的说道,在他看来,朝廷一定会救援开封。恰在这里,有下人通传人故人来访。
“许云程?许乾明……他怎么来了?”
在来河南上任之初,刘清泰也曾试图将许云程招入幕中,毕竟在京城的时候,他就从河南籍官员的口中听说了这个人,这才年世虽长,可却颇有才名,而且其于书院授书数十年,可谓是弟子满天下,若能招此人入府,必将有助于他于河南理政。
不过,那许云程却以身份不适为由拒绝了,刘清泰自然明白,身体不适是假,其心怀前朝才是真。不过他倒也没有强求,但是现在许云程的到来,却让他觉得有些古怪,毕竟,许云程之前身在洛阳,而现在洛阳已经陷于贼手。他这个时候来开封,显然是有所图谋,他图的是什么?是来游说刘某人?
“云程见过制台!”
进门时,许云程并没有遵守满清的规矩行跪礼,而只是拱手平鞠,这种礼节搁大清朝,可谓是不敬,不过刘清泰倒出没有心恼,只是微微笑道。
“这是什么风把乾明兄给吹来了?”
虽说刘清泰的语气客气,可许云程却压根就不客气,他直截了当的挑明了自己的来意。
“云程此来,自然是为这开封城中十万百姓和制台麾下数万将士的性命而来!”
哦!
果然是来当说客的!
明白对方的来意之后,刘清泰的双眼一眯,冷笑道。
“乾明可知道,刘某是旗人,而且蒙太宗思赐“清泰”之名,你来游说刘某降明,可是当真以为刘某不敢杀你!”
若是换成数日前,没准刘清泰真会杀人,但是现在他还想再听他想要说什么。毕竟,眼下的这个局势,让刘清泰不得不有所考虑,更何况,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个道理他还是懂得。
“制台欲杀许某,许某自然无力抗拒,只是许某有一言告知制台,制台今日死守开封,无外乎将希望寄予河北,可制台是否知道,就在两日前,穆里玛统领数万清军已北上至德州,满清朝廷不可能再往河南派一兵一卒,制台与这开封已弃子!”
尽管刘清泰刻意掩饰着内心的惊愕,但是许云程仍然看了出来,心下顿时得意起来,如果不是他的学生从邯郸大营逃回时带来了这个消息,恐怕他都不会毛遂自荐来开封,为李子渊下开封!
今天,这开封城,就是他许云程的晋身之道!至于什么开封城内的十万百姓,还有什么天下苍生,那不过都只是一个说辞罢了,当年他不愿出仕,同样也是如此,他许云程做事,从来都有自己的目的。
现在,既然他来到了开封,就要为李子渊拿下这开封,然后以此城做为他的晋身之道,同样这开封城也是他的扬名之地!
一场小小的胜利是改变不了大局的!
尽管图日热梦想着能够帮助皇上重定天下,但实际上,他所取得的那场胜利,甚至可以说是不值一提的,甚至就在图日热还没有来得急庆祝胜利的时候,开封已经陷入了围城之中。尽管受限于兵力忠义军并没有对开封城实施铁桶合围,但现在的开封却因为城门的紧闭而形同围城。
此时的开封,非但是城门紧闭,甚至就连同城门也被用砖石灰土封死,城内的想要出去,也只有通过贿赂守城将领,然后用吊篮从城墙上放出,想要出城,没有一个人没有二百两银子是万万不成的,若是现在围城的是清军或者旧时的闯贼,别说是二百两,就是五百两、一千两,也有人愿意坐吊篮出城,可是现在因为围城的是忠义军,知道明军万万不会屠城的他们,自然不会花那些冤枉钱。
而城外的人想要进入开封,就要费上更多的周折,花上更多的银钱,甚至还需要人做保。
在这个时候会有人进城?
当然有人进城!
尽管需要费一番周折,但是总还是有人会千方百计的进城,就像许云程,为了进入开封城,他可是没少费周折,先是通过学生的关系,把信送进开封城,递给在总督衙门里当幕僚的学生,然后在那个学生的帮助下才乘吊篮进入了开封城。
夜色中的城头上,在从吊篮中走出来的时候,置身于这墙头上的许云程,总算是长松了一口气,这城外总算是进来了!虽说费了一番周折,也着实花了一些银钱,可是对于进入城中的许云程来说,只要进了城,也就完成了第一步。
“老师,您怎么非要在这个时候来开封?”
恭立于老师的身边,宋玉全的语气中尽是不解。
“自然是为了天下苍生!为开封城中的十万百姓!”
一旁的兵卒听着这句话的时候,瞧着许云程的面上,尽是一副景仰之色,尤其是在看到他那满面的正气凛然的样子时,更是如此。兵卒自然是一副感激模样,甚至就连那城墙上的把总,也心急着要把银子退回去,一番装腔作势之后,那银子自然也没有退回去。
谢绝了把总的退银,已经从老师的信中知道其来意的宋玉全,只以为老师是进城来当说客的,又轻声问道。
“老师,恐怕您这几日,想要见总督大人,不太容易,这几日总督大人事务繁忙……”
“无妨,只要你把为师的拜贴送上,他自然会见老师的。”
许云程有些自负的朝着城下看去,那神情、那语气就像是他来这就是为了拯救天下苍生一般……
自从清军在朱仙镇遭受惨败之后,开封城中的刘清泰尽管有着报效朝廷的心思,但是此时他却就象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在那里焦急的期盼着黄河以北救兵的到来,可是他比谁都清楚,朝廷不可能派援军来了。
说实话连刘清泰自己都在犹着,这样继续守在开封到底有什么用?即便是他身为河南总督,也清楚的意识到,现在开封已经是座孤城,即便是守住了也没有任何意义。
甚至开封之所以能坚持现在,也全都要感谢老天爷连降了几天的雨,这雨不大不小,却恰到好处的让忠义军无法发挥其优势。从宿迁之战后,忠义军便开始装备了大量的火器,从六钱火铳,到现在的九钱火铳,野战炮、臼炮、迫击炮等等各种火器充分提高了忠义军的战斗力,但是对火器的依赖,同样也使得军队对天气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尽管学习在雨水中装填弹药、击发是他们必须学习的,但是为了确保战斗力,在下雨天,忠义军会选择防御,而不是进攻。
对此,刘清泰已经从斥侯捕获的俘虏那里得知了,暗叫着侥幸的同时,他也知道这雨总会有放晴的一天,一但天气放晴,进攻很快就会开始。到时候,这开封年久失修的城墙,能不能挡得住明军的炮击,都是个问题。
身为旗人的刘清泰很清楚,全国各地的城墙打从大清国入关起,就没有修葺过,即便是京城同样也是如此,对于来自关外的大清来说,入中国只是侥幸之事,对中国也是极尽压榨,压根就没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自然也就谈不上修葺家里了,甚至从上到下早就寻思好了,一但汉人反攻,就返回关外老家。如此心态之下,这地方上自然不会再修葺城墙,别说是开封城墙,就是京师的城墙上同样也是长满了野草。
城墙的年久失修,使得刘清泰对守住开封根本就没有多少底气,而且城外忠义军的活动也许刘清泰意识到了危机。尽管雨水阻挡了忠义军的进攻,但是并没有阻挡他们调兵遣将——数艘江船运来了十数尊巨炮,现在那些巨炮耸立于黄河大堤上,指着开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