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誓师(第一更,求月票)

大明铁骨 无语的命运 3394 字 11个月前

“有熙止在,李某又岂会忧心武昌之事?”

说法,李子渊才接过酒杯,然后举杯环对周围,接着才一饮而尽。

“军门,这是本地士绅所赠之旗,还请军门能举此旗,复我大明江山!”

随着那士绅的一阵激动的言语,又有士绅举着一面赤底黑字大旗走了过来,那旗上着八个大字。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

见到这旗,李子渊顿时喜出望外,他双手接过这旗,立即有亲兵过来接了去。

然后他才拱手向送行的士绅道谢道。

“请湖广父老放心,李某他日克取京城之时,必持父老所送之旗入京!请诸位转告湖广父纯,此次北伐,李某必定倾尽全力,不负众望。”

“祝大人此去旗开得胜,驱逐鞑子,救我黎民。”

那边又有凤山书院山长也捧着一杯酒走过来说道,

“李将军,在下受凤山书院内三百学子之托,向将军敬一杯酒,祝将军一路捷报频传,凯歌高奏。”

面对这杯酒,李子渊笑着接过来说道。

“李某与全军将士深谢凤山书院学子的美意。”

从其后面也走出两个青年学子,抬着另一面旗帜恭恭敬敬地送给李子渊。他看到那旗上也是八个字。

“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这话都出自高皇帝的《奉天讨元北伐檄文》,李子渊自然是高兴地收了起来,他知道,这一切都在表明,今天之后这湖广士民已经认同了他李子渊。

这北伐,当真是可招揽民心士为已用啊!

曾几何时,这些人都曾不耻他李子渊的为人,纵是那些大明遗老,亦是不耻他之人格,但是现在,他们却一个个的完全忘记昨日对他的讽刺,皆将他视为大明之干城。

哼哼,而等昨日又岂曾想到今天恢复汉人江山的正是我李子渊,而不是他朱明忠,不是他郑成功,亦不是他张煌言!

心下自得之余,那锣鼓声、军号声又一次响起了,李子渊这才与众人一一告别,满怀着壮志将酬的豪情,迈着稳重的步伐,向停泊在江边的舟船走去,他看着那舟船,心底只有一个念头——中原,李某来了!

整整三天,初抵武昌的钱谦益,都沉浸于一种莫名的情绪之中,自从三天前,与李子渊一番长谈,知道其的打算之后,钱谦益便是心情激荡,他一直在犹豫着,在考虑着李子渊的那番话。

“若是学生领二十万精锐,行以北伐、直取京师,胜负之数,又有多少?”

北伐!

十七年了,自从先帝殉国,清虏入关起,这便是天下百姓的愿望,若是能北伐成功的话,那,那可必定是名垂青史之事啊!

成此事者,必定会世人所赞!

想起明天一早,李子渊就要誓师北进了,钱谦益心情无论如何也难以平静。他焚香盘坐在床上,然后在那里闭目凝神,直到半个钟点后,他的心绪渐渐安静。

就在这时,从外间的传来了柳如是有些焦急的话声。

“老爷、老爷,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柳如是急急的从外面走了进来,见钱谦益盘腿坐在床上,便急声说道。

“老爷,妾身方才于街上听说,听说李子渊已经点集大军,难道、难道他欲用兵江北了?”

柳如是的脸色煞白,看着钱谦益时,那俏颜中带着质问之意,难道老爷来武昌的目的,就是为了游说李子渊出兵江北?

钱谦益睁开眼睛,突然大笑道。

“河东君何至如此恐慌,虽说临川是在点兵,是欲用兵江北,可此江北非彼江北,临川此时点兵,那里是为了河北,而是为北伐中原啊!”

什么!

柳如是惊讶的睁大眼睛,那双眸子中尽是不可思议的模样,以至于那声音也变得激动起来。

“北伐?老爷是说,是说,他,他李子渊是,是要北伐?北伐中原?”

“正是!”

钱谦益抚须说道。

“这亦是为夫此次来武昌的原因所在,为天下苍生计,为夫又岂能让朱郑两人自相残杀,为此,为夫只有游说李子渊北伐,如此既可断延平之念,又能让以临川北伐之行,唤醒两人初心!”

在这个时候,钱谦益自然不介意把功劳往自己的身上揽,他已经打定了主意了,此次北伐他无论如何都要参与其中,将来史书必定会就此事大书特书!

至于其它……钱谦益想到郑成功命他随船带来的五十万两劳军银,这些银子本来是给李子渊的开拔款,现在,这银子自然应该用于该用的地方。

享受着柳如是的仰慕,钱谦益的心底尽是得意。似乎他已经看到了数月后,世人皆赞他钱谦益的一幕来,到时候,谁还再敢言当年降清之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