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1章 与时俱进

三国小霸王 庄不周 4321 字 10个月前

“先生不必谦虚,你与仲翔各有所长,皆是良辅。所谓遇强则强,若非诸君,虞仲翔也不会准备得如此周密。他最初提及此计时可没有这么多道理。”他笑了笑。“虞仲翔,你是不是看不起我啊,随便说两句糊弄我?”

虞翻连忙拱手道:“将军言重了,臣岂敢。臣能知昨日之非,有今日之得,全赖将军点拨。立国江东这样的事对将军来说不言自明,何须臣多言?”

孙策摆摆手,哭笑不得。他看得出来,虞翻不是说客气话,他很可能是真的这么想的。不过这让他压力很大,这以后和虞翻说话要多留几个心眼了,要不然露破绽是迟早的事啊。

“行了,天命说过了,立国的事也顺便说了,正名的事交给你们去谈,现在该议议益州方略了吧?毕竟今天的正题是益州方略。你不会觉得这个问题也是不言自明吧?”

“不敢。”虞翻微微一笑,嘴上说不敢,眼神却没什么不敢的。“臣之所以说这么多,并非是说益州方略无足轻重,而是觉得不该就益州而益州,应将益州置于天下来考量。常言道,一引其纲,万目皆张。明白天下形势,则攻与不攻,皆可进退自如。”他转头看向周瑜三人。“我想,周将军此刻再考虑益州方略,一定会有不同的感觉,不知周将军对之前的方略可有修改之处?”

周瑜欠身施礼。“长史高屋建瓴,令人大开眼界,愚以为方略可大致保持不变,略作修改,以配合长史所建言之方略。”

虞翻撇撇嘴角。“将军不妨说得详细一些。”

“长史建言立都江东,有示弱天下,以便正名之意,然则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示强还是示弱当因时而变,不可偏废。愚以为立都江东示弱,陈兵南阳示强,朝廷果能明形势,为将军正名,则夺数县,略施惩戒,掩护襄阳。若朝廷不循天意,则直逼关中以耀兵威,示天下以形势。”

虞翻点头。“还有呢?”

周瑜有点犹豫,目光转身孙策。孙策笑道:“公瑾毋须顾虑,直言无妨。”

“喏。”周瑜躬身施礼。“臣以为,虽说示弱,却不能一味固守,养兵不战,必然懈怠,徒耗资粮。正名以后,臣希望能移兵江南,深入零陵、武陵,且战且练。将来不论将军取交州还是益州,臣皆可率偏师,或南下,或北上,以建微末之功。”

孙策笑了起来。“公瑾谦虚了,我怎么让你这样的大将闲着呢。不管能否正名,该打的还得打,区别只在于兵力多寡,目标大小。当然,那都是以后的事,现在先配合正名。公瑾,我去吴县,你且都督南阳,整兵备战。”

周瑜松了一口气,躬身领命。

“先生,仲翔,你们以为如何?”

张纮点头赞同。“臣以为将军安排甚妥。”

虞翻也点头赞同。“臣以为周将军所言甚善。不过,与其直逼关中,不如取汉中。关中有西凉人、有并州人,骑兵优势明显,一旦交战,我军取胜的机会不大。不如汉中,双方皆以步卒争锋,我军优势较明显,害少而利多。集三州之力,三十亿军费虽然不少,却还是拿得出的。即使战事不利,拖个一年半载也无妨。周将军说得对,养兵不战,必然懈怠,以战代练方是上策,届时将汉中战场当作讲武堂,诸部轮番上阵,用几年时间培养出一批精通山地战的将领,将来取交州、益州,可一鼓而下。”

虞翻不以为忤,说道:“请长史直言,为何不宜立国于江东?”

张纮略作停顿,调整了一下思路。正名的事,他早有准备,很快就要与杨彪面谈,方方面面都考虑得比较周全,可是孙策该在哪里立国,他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虽然之前也考虑过,却没有多想。毕竟在他来看,眼下谈立国也太远了些,以孙策占据的地盘,他还是应该以前线为主,或荆州,或豫州,哪怕是青徐都有可能,唯独不会驻扎在江东。

现在守成未免早了些。

“立都城首在地理。地理有三:一是山河险固,有地利可守;二是附近当有产粮之地,便于转运,尽可能减少粮秣的运输负担;三是居国之中,以利四方。有此三者,方可立都。江东水系发达,粮食运输问题倒是不大,可存而不论,但江东以平原为主,无险可守,偏安江东,居于天下一隅,即使以将军所控五州而论也未免过于偏僻。又有大江之隔,交通不便,万一有事,应变不及,非万全之策。”

张纮看向虞翻,又道:“仲翔,如果你没有充足的理由,恕我不能支持你的建议。”

“无妨,本来就是讨论嘛。将军也说了,各抒己见,对事不对人。”虞翻朗声笑道:“诸君还有其他意见吗?”

众人都摇摇头。张纮已经把理由说了,他们没有其他什么需要补充了。实际上这两个不利已经足够了。立都首先要考虑安全,无险可守,敌人会长驱而入,兵临城下。过于偏僻,不管是平时的政令联络还是危急时的军事增援,都会非常不方便。

虞翻点点头。“首先要说明一点,在江东立都,只是权宜之计。以天下而论,江东的确过于偏僻,不宜立国。若将军得天下,鼎立新朝,都城必然会在中原。”

张纮说道:“即使是权宜之计也不该在江东,合肥更适合一些。”

虞翻摇摇头,嘴角微挑。“长史,你是希望将军一直割据五州吗?”

张纮一时不解。“仲翔这是何意?”

“若以五州立国,从此保持战线不变,合肥的确比江东更适合,但这只是权宜之计,维持不了太久。快则年,慢则十余年,形势必有变化,或是将军席卷天下,或是将军退守江东。不管是哪种结果,合肥都不适合作为都城。”

“我不认为将军会退守江东。”

“没错,将军退守江东的可能性的确不大,甚至可以说微乎其微,但这不代表在江东立都就是浪费,也不代表从此就可以忽略对江东的经营。长史,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张纮皱起眉头。“你又想说什么?”

“你是广陵人,郡治广陵城即吴王夫差所筑之邗城,可知当时地理与如今有什么差异?”

张纮沉吟道:“你是沧海桑田,将来之江东也会变成内地吗?”

“然!”虞翻挑起大拇指,赞了一声:“不愧是将军倚重的名士,举一反三。”他转身看看众人,笑容灿烂。“在诸君眼中,江东是偏僻之地,但我要提醒诸君,易道所重,唯易不易,在立都这样的大事上,不仅不能拘泥于过去,甚至不能拘泥于当下,还要看到将来。依过去论,江东的确是偏僻之地。依当下论,江东不仅不偏,而且是将军所控区域的正中心。依将来论,江东固然不会成为天下之中,却是不可或缺之重镇,四方四隅,江东当得起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