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4章 杜白头

三国小霸王 庄不周 3380 字 10个月前

“全部去了?”孙策有点惊讶。杜畿是刺史,虽然不算两千石,却是一方大吏,自然要将家属送到吴郡,但送人质并不需要全部送过去,只要有直系亲属就行。“你是忙不过来吧?”

杜畿笑了,挠挠头。“将军召我来襄阳,我估计这段时间会比较忙,年前未必能结束,很难赶到吴县,所以就让他们一起去了。”

孙策看着杜畿鬓边的几茎白发,皱了皱眉。“伯侯,我希望你做杜白虎,不希望你做杜白头。你刚刚而立之年就有白发,能坚持多久?要注意休息,不要每件事都亲历亲为。”

“创业维艰,江南初定,大批流民和黄巾旧部到江南屯田,千头万绪,不能大意。不过将军也不用担心,现在已经稳定多了,我会清闲一些。”

“清闲?”孙策才不信呢。他如果能清闲一些,又何至于将家人全部送到吴县去,这是打算全心全意的投入工作啊。这种态度是好的,但难以持久。“你刺史府的掾吏来了吗?”

“来了。”

“那好,你把他们都叫来,我听他们汇报,你在一旁听着。”孙策笑道:“我看看你都挑了一些什么样的人才。伯侯,刺史不仅有监察的责任,还有举荐贤才的责任,你如果身边没有几个得力助手,那就是失职。用一个不称职的人做刺史,那就是我的失职。如果你因为工作累出病来,以后谁还敢为我效力?”

杜畿很尴尬,心里却是暖洋洋的。“这个……臣的确不算称职。”

孙策摆摆手,让顾徽再跑一趟,去把杜畿的属下叫来。他这几年没和杜畿见过面,但他对杜畿的情况却不陌生。杜畿是个能吏,智勇双全,江南四郡能这么快稳住局面,他是有功之人。但他既不是儒生,又不是循吏,法家色彩比较浓,很容易被人当作酷吏,现在又领着两千兵,兼文兼武,荆南的读书人都不太喜欢他,不太愿意接受他的辟除。

手下没有本地掾史配合,一是工作难开展,人生地不熟的,这个刺史不好做。二是所有的压力都背在一个人身上,工作压力非常大。也就是杜畿,换一个人,能不能坚持今天都不好说。

“荆南四郡人才多么?”

“人才是有,只是臣无识人之明。”杜畿叹了一口气,露出疲惫。

“不是没有识人之明,是得罪了人吧?”

“嗯,是臣不善为人处事,性格又急躁了些,与同僚相处不太愉快,辜负了将军的厚爱。”

“都跟什么人发生过冲突?”

杜畿涨红了脸,求饶地看着孙策。“将军,给臣留点退路吧。”

孙策咧嘴一笑。“杜伯侯,你觉得你还有退路吗?关中,你是回不去了,做了四年荆州刺史,被你抄了家的豪强数不胜数,江夏黄氏都栽在你手里,你把荆州人也得罪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再想和他们拉拢关系,是不是有点迟了?不要想退路的事了,我已经给你安排好了,你只管往前走就行,只是不要急。”

“喏。”杜畿大声应道:“多谢将军。”

“至于那些人,他们有眼无珠,自绝前程,我又何必给他们退路?”

见孙策无端而笑,而且笑得非常自然、放松,看起来出奇的开心,与刚才多少带几分客气的笑容完全不同,蔡珏有点摸不着头脑。“将军为何发笑?”

“开心就笑了,何必需要理由。”

蔡珏忍不住嘲讽了一句。“想不到将军如此旷达,不拘俗礼。”

“在夫人面前,拘礼岂不等同虚伪?”孙策不露声色的顶了一句。“夫人有祭酒这般不落俗套的名士丈夫,有阿楚这般不好女红的聪明女儿,想必也不是在乎俗礼之人。”

蔡珏一时语塞,面色微愠。

孙策也没有再说什么,拱手施礼。“中午设薄酒,请祭酒与夫人赏光。”说完,略带矜持地笑笑,起身告辞。出了帐,他张开双臂,比划了两下,长长的吁了一口气。“走,去演武场,活动活动筋骨,然后再到汉水游两圈。”

“喏。”诸葛亮应了一声,关照杨仪跟着,自己赶回大帐准备武器、服饰。

蔡珏在帐中听得清楚,有些狐疑地看着黄承彦。“马上就要中午了,还去比武、游水?”

黄承彦抚着胡须,打量着蔡珏,含笑道:“夫人,你让他紧张了,激起了他的战意。我和他相识这么久,还是第一次看到他有这样的反应。关心则乱,他对阿楚很是用心。”

蔡珏莞尔,嘴角微挑,有几分掩饰不住的得意。

——

张纮与郭嘉一起,结合军谋处的几个对经济比较有经验的军谋,根据孙策的建议,很快研究出了一个债务清还计划,只是在如何制作债劵遇到了麻烦,暂时无法施行。有人提出了防伪问题,如果只是一张纸,没有合适的防伪办法,伪造的债劵几乎是必然的事。就算将债劵的面额定得比较小,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差额也非常可观,肯定会有人进行冒险。

在技术无法保障的情况下,张纮暂时搁置了发行债劵的计划,只是拟定了还款方案。根据这个方案,所有的债务都将逐年归还,并支付百分之五的利息。这个利息当然不如经商获利丰厚,但没有风险,不受累,又有利可图,还是比较公平的。

张纮将计划报与孙策,经过反复商讨,最好确定了一个草案。第二天,在访问洄湖的时候,孙策就当从宣布了这件事,并邀请出席的襄阳世家与张纮接洽,对草案进行商定,争取商量一个大家都能认可的方案来。听了草案的内容,感受到孙策按计划还款的诚意,襄阳世家吃了定心丸,情绪稳定多了。

接着,孙策又公布了印坊的工艺流程,从现在开始,只要有资金,任何人都可以开设印坊,但必须向各郡太守府注册登记,接受监督,并承接相关的官方订单。

消息一出,最开心的就是各县纸坊的坊主。可想而知,一旦大量的印书坊开工,打破垄断,书价下降到普通百姓都能购买的地步,纸张的需求必然猛增,他们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为了筹集资金,扩大生产,不少人打起了债劵的心思,打算将手里的债权出售,换取资金,趁着冬闲之际招收工人,扩大生产。孙策的讲话刚刚结束,他们就开始寻找潜在的目标进行谈判了。

借着这个机会,张纮公布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计划,尤其是公布了一批需要重大资金投入的项目,邀请南郡、南阳的世家、工坊代表齐聚襄阳,召开会议,商讨税制改革的问题,寻找合作伙伴。

此言一出,气氛更加热烈,纷纷围上来打听相关的细节,想从中分一杯羹。

杨介见此情景,福至心灵,当即向孙策请示,希望承办这次会议。他可以负责所有客人的食宿,提供所需的物品,只有一个要求:此次会议要以洄湖命名。

孙策欣然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