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办法,董元代刚才说了,在青州战场,颜良曾经打算用这一招来对付甲骑,但是被陈到化解了。你仔细想一想,应该有印象。”
郭嘉沉吟片刻,缓缓点头。“没错,用轻骑侧向冲击,阻断他们的阵型,以一轻骑换一甲骑,同样合算。还有吗?”
“弩车,这是我们准备好的。如果能以弩车设伏,引甲骑入彀,可以一举全歼。”
“还有吗?”
孙策皱起眉。“已经有三个办法了,还不够?”
郭嘉打量了孙策一眼,诡异地一笑。“弩车设伏,当然可以大获全胜,但前提是要甲骑入伏,主动权在敌不在我。步卒、轻骑以命换命,虽然可行,但不符将军的本性,即使迫于形势,不得不用,将军一定会很为难,可是将军刚刚提到这两个办法的时候却很轻松,所以那应该也是备用方案,并非主要方案。将军心里一定还有一个可以主动出击,同时伤亡不会太大的战法。”
孙策大笑。
郭嘉围着孙策走了两圈,似笑非笑。“孙策刚才欲言又止,现在又笑得这么夸张,是因为这个战法要你亲自上阵吧?”
“呃……”孙策顿时语塞。他转过身,打量着郭嘉。“奉孝,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有什么是你这双眼睛看不透的吗?”
在座的人中,郭嘉是唯一见过袁绍本人的,而且他负责情报,有充足的资料提供支持,也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来分析袁绍的心理,见他说得这么笃定,鲁肃没有再坚持自己的意见。
但孙策却还有一些疑问。郭嘉的分析没错,但凡事都有例外,袁绍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身边还有沮授、郭图这样的谋士。历史上的他的确败了,可是现在历史已经改变了,万一袁绍福至心灵,开窍了呢?就算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万一袁绍从实践中看到了甲骑的优劣,进一步改进呢?
鲁肃等人不清楚,孙策却心里有数,眼下的甲骑虽然强大,却并非没有提升空间。恰恰相反,现在的甲骑只是初露锋芒而已,离大放异彩还有一段时间,但这段时间不会太久,很可能会因为他的到来而提前。任何技术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诞生的,问题就是解决方法的催化剂。
甲骑有什么问题?一是速度不够快,二是武器不够长。速度不够快,是因为炼钢技术不成熟,马铠太重。武器不够长,是因为没有马镫,骑士在马背上的稳定性不足,无法端平长矛直冲,只能用长矛由向而下刺击,太长了反而不方便。
但炼钢技术已经基本解决,只是袁绍还没偷到技术。马镫技术更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一层纸,一捅就破,而且随时可能捅破。一旦袁绍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甲骑的威力会更加惊人,就算袁绍死了,也会给他带来大麻烦。
他无法阻止这个趋势,但他可以尽可能的减缓这个趋势,抢在黎明出现之前干掉袁绍。郭嘉精于人心算计,但他不清楚技术发展的规律,不清楚有时候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改变就能影响整个局势,而他经历过太多这样的事。
“凡事不能只着眼于眼前,还要留有余量。”孙策淡淡地说道:“我们看到的未必就是全部,比如说今天轻骑就没有配合甲骑作战,如果像子敬说的那样,甲骑强攻,轻骑突击,威力会更大。我们再往深处想一想,既然甲骑不惧弓弩,又不用担心对手的长矛,他们只要挟着长矛往前冲就行,如果他们的长矛增加几尺呢?”
“长矛太长,不方便战斗。”董袭提醒道。
“马孟起等人用的就是一丈五的长矛,开始也不习惯,现在不是一样习惯了?张飞用的蛇矛,更长,足足一丈八。”孙策提醒道:“你们担心的只是骑士的稳定性问题,但你们别忘了,这些甲骑本身就是百里挑一的勇士,不比白毦士差。白毦士能做的,他们也能做到,况且解决稳定性问题并不复杂,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解决了。你们想象一样,数千甲骑,手持丈八长矛冲锋,会是什么情景?”
郭嘉眉头紧皱,没有说话。鲁肃三人也是面面相觑,后背发凉。今年看到甲骑发威,他们已经很紧张了,如果真如孙策所说,甲骑的威力很可能要再翻一倍。
“行了,战了一日,你们也累了,先去休息吧。有时间多想想,正面反面都要想,甲骑怎么才能更强,我们又该怎么应对,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嘛。袁绍有甲骑,我们也有甲骑。”
“喏!”鲁肃三人躬身行礼,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