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说,我们赶来的路上还看到来往的商船,这说明甄俨埋的这些铁链就是针对吃水深的战船,入水比较深,你想派人下水砍肯定不方便,而且你不知道他埋了多少铁链,砍完一根还有一根,你要牺牲多少士卒,砍到什么时候?不如把抛石机卸下来,再让大部分战士下船,只留楫濯士划船,减轻船重,吃水浅了,说不定就能过去了。
徐盛觉得有理。他先派人泅水查看情况,发现正如吕蒙所说,这些铁链都沉得比较深,专为吃水深的战船而设计,普通船只并不受影响,数量也不少,从东到西有百十根,近两百步,正是甄俨的抛石机列阵的范围。换句话说,他拆铁链的过程将全程遭受甄俨的抛石机打击,没等他拆完铁链,他的战船就报废得差不多了。
当天夜里,徐盛按照吕蒙的办法,将抛石机卸在岸边,交给吕蒙处置,又让战士泅水前进,船上只留下楫濯士,趁着夜色奋力划船。没了抛石机和战士,战船轻了很多,不仅吃水浅,成功避开了铁链的阻拦,而且速度非常快,岸上的冀州军虽然全力发射抛石机和弩箭,还是无济于事。
甄逸接到报告,赶到岸边查看情况。黑夜之中,他看不到战船上的具体情况,只看见战船破浪前行,水花四溅,虽然抛石机接连发射,命中率却非常可怜,只打中了两三艘战船。但比起这些轻快如飞的战船,那些负甲泅水前进的士卒更让他吃惊。身为中山人,他从来没想到有人能穿着战甲泅水,还游得这么快。
不过甄逸也没太当回事。徐盛的部下不到两千人,就算绕到他背后也起不了什么太大的作用。他派出了三千步骑去反击,务必要烧掉徐盛的战船,把徐盛赶到河里去。
一声令下,五百杂胡骑率先冲出了大营。
就在甄逸以为徐盛不足为虑的时候,渊水东岸的孙坚突然发起了进攻,一时间战鼓雷鸣,从战船上卸下来的抛石机在渊水东岸一字排开,将数百只陶罐甩上了天空,甩过了渊水,砸进了冀州军的阵中。陶罐破碎,刺鼻的气味四溢。甄逸被呛得捂住了鼻子,突然想到了荀衍提过的石脂,顿时吓出一身冷汗。
孙策深以为然。
别看他接连几次大胜,战绩辉煌,袁绍损兵折将,却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双方的实力对比。袁绍的主力元气未伤,黄琬损失的是洛阳屯田兵,麹义损失的是不怎么听袁绍命令的韩馥旧部,审配虽然支持袁绍,但他专横,袁绍一直无法真正掌握的力量,袁绍真正倚为心腹的冀北兵损失有限,依然有很强的战斗力。
而他集结的兵力也不过五万人左右,并不比袁绍多。这还是他精心计算的结果,如果不是每次都精打细算,再加上一点运气——比如蒋钦夜袭审荣——就连现在的局势都不敢想象。他为什么要强行突破审配的中军?不就是想以快打慢,减少伤亡嘛。但凡当时犹豫一下,结果如何,还真不好说。
何况袁绍手里还有三百甲骑和六七千胡骑,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威胁,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袁绍翻盘,前面的战果全部付诸东流。
这种情况下,他怎么能持重?持重就是以实力碾压对方,但他并没有这样的实力。当然也不能一意恃勇,再用对付麹义、审配的战法,事不过三,袁绍反应再慢,也不可能还给他中军突破、实施斩首的机会。他肯定会将中军守得严严实实,等他去冲阵,抓个正着。
到目前为止,他只能说有一定胜算,却没有必胜的把握。他这五万人也不全是精锐,老爹孙坚的部下算是久经沙场,黄忠那一万人也可以和袁绍拼一拼,吕蒙、蒋钦率领的一万屯田兵就有滥竽充数的嫌疑。
孙策要求郭嘉多做几个方案,同时密切与诸将沟通,尽可能让所有人都明白自己的任务,既不能勉强,有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又不能没有底线,影响整个战术部署。军谋处虽然得力,对各部的情况毕竟不如负责的将领。必要的时候,军谋处还要派人去了解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