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6章 生死两难

三国小霸王 庄不周 2370 字 10个月前

送走审英,郭嘉回到中军,向孙策汇报事情的经过。审英在里面和审配说话的时候,他就站在隔壁,审氏父子说什么,他听得一清二楚,此刻又一五一十的说给孙策听。

“将军,你可想好了,现在放审配回去,对我们不是什么好事。虽说可以让冀州系、汝颍系继续内斗,可是审配遭此重创,一心求胜,他会暂时和荀衍合作,研究我们的战法,给我们造成不小的麻烦。”

孙策捻着手指,微微颌首。关于要不要放审配回去,他和郭嘉有些分歧。

郭嘉倒不反对放审配回去,但是他认为现在不行。审配谈不上名将,但也是个聪明人,这一次战败,下一次肯定会吸引教训。审配是冀州名士,在冀州将士心目中地位尊崇,影响力非一般人可比。他性情又自负,受此奇耻大辱,有机会报仇肯定要拼命,到时候又是一场硬仗。

十天之内,接连龙渊、黄水两场战役,孙策虽然都取得了胜利,但伤亡也不小,需要时间修整、补充,尤其是黄水之战,有两千多将士受伤比较重,也需要时间来冶疗、休养。

针对这些情况,郭嘉的意见是可以放,但现在不放,扣着审配,审英等人就不敢轻举妄动,孙策可以一心一意地对付袁绍。等击败袁绍,再放审配回去,让冀州系和汝颍系内斗。

不能说郭嘉的意见不好,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袁绍心虚了,决定撤退怎么办?如果荀衍趁着这个机会掌握兵权怎么办?对孙策来说,正当壮年的荀衍绝对比审配更有潜力,而且荀衍是汝颍系,他是会支持袁谭的,审配却是反对袁谭的。在他暂时无力进攻冀州的情况,如果冀州系遭受重创,汝颍系独大,他等于和冀州人结了死仇,却替袁谭拔了刺。

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他才不想做。权衡利弊,还是拿审配换几百匹好马更实在。

“有些事,他看得懂也未必学得会。”孙策微微一笑,胸有成竹。

审配向壁而坐,一头白发,虽然沾了不少草屑,却尽可能地扎得一丝不乱。

审英站在槛外,鼻子一酸,眼泪夺眶而出。两天不见,审配就瘦了脱得形,原本剪裁得体的单衣显得有些空旷。虽然身体尽可能的挺直,但控制不住的颤抖还是暴露了他的虚弱。

听到抽泣声,审配愣了一下,慢慢地转过头,见是审英,眼神顿时变得凌厉起来。

“竖子,等乃翁死了再哭不迟。”

审英不敢反驳,连忙掏出手巾,拭去泪水。有人取来一张席,扔在槛外,审英谢过,在席上坐下,又取出一些酒食,一一摆好。审配眉心微蹙。“是断头酒吗?”

“不是。”审英低声说道:“我已经和孙将军谈妥,只要三百匹战马送到,就可以接父亲回营了。听说父亲两天未进滴水粒米,所以带了些酒食来,请父亲将就用些,保重身体。”

审配哼了一声,深陷的脸颊上涨起异样的潮红,心里堵得慌,忍不住咳嗽了两声。“败军之将,唯死而已,何必多此一举。伯杰,我有几句话交待给你,然后就可以安心上路了。”

审英沉默片刻。“父亲,我此来,并非一己私心,也是奉主公将令。”

审配眼中露出异色。“哦?”

“麹义败于龙渊,父亲败于黄水,冀州将士连遭重创,亡者满路,伤者满营。如今人心浮动,士气低迷,闻孙策之名而丧胆。言和者三四,言退者五六,言战者不足一二。主公欲战,却不知从何下手,欲知战事经过,奈何麹义阵亡,唯有求教于父亲,所以不惜卑辞厚礼,行尺蠖之曲,以待螣蛇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