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坡上飘扬的战旗,袁绍心里很后悔。他沉默了良久,幽幽地叹了一口气。“公与,公则,当初没听你们的建议进据新郑,是我的失策。”
郭图和沮授相互看了一眼,都有些诧异。袁绍当着众人的面亲口承认错误,这可是非常难得的事。由此可见,袁绍的压力很大,他很清楚,这一战不仅要胜,而且要速胜,多耽误一天就多一分危险。
“主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若主公进驻新郑,又焉能将孙策诱入其中。”郭图安慰道:“当务之急,是攻取捕獐山,俯瞰新郑城。击杀孙策,关东可传檄而定,大事可成。”
沮授点头附和,鼓励袁绍坚定信念,与孙策一决胜负。
袁绍点点头,拨马而回。回到中军阵地,登上充当将台的高岗,袁绍下达了第一道命令。
“抢占两边山头,建立强弩阵地。”
鼓声响起,数千民伕手持刀斧,走上鲁肃阵地两侧的山坡,砍伐树上的杂树、野草,为强弩手清理阵地。如果在坡下立阵,不仅射程有限,而且会影响步卒攻击。在两侧山立阵,既不影响步卒,还能保持射程,如果能建起高台,还能保持压制。
鲁肃看在眼里,不禁笑了一声:“和我军比营造?嘿嘿,袁本初,我怕你会哭啊。”
朝阳初升,霞光万道。旌旗猎猎,战鼓声声。朝食之后,袁绍击鼓聚将,通报了作战计划,除了少量的留守兵力之外,主力全部向捕獐山进发,务必要拿下捕獐山的阵地,直逼新郑城下。为了表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即日起连续作战,夜里也不能回营休息,只能在阵地上小憩。若有消极殆战者,定斩不饶。
命令下达后,袁绍又宣布了悬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决胜负之时,袁绍加重了赏格,主簿耿苞刚一宣布,众将就像服了散似的,一个个躁动不安,神情亢奋。
袁绍随即下令拔营起程,
两万多人分作十几个营,依次出发,先是左右翼出营,建立掩护阵地,然后前军出营,直抵捕獐山下,立下阵地,中军才缓缓出营。到达捕獐山北后,袁绍并没有立刻发起攻击,他在山北的高岗上立下阵地,调兵遣将,摆出一副不攻克捕獐山绝不罢休的阵势。
梅山、捕獐山相距不到二十里,袁绍的前军刚刚出发,鲁肃就收到了斥候的报告,随即通知了董袭和新郑城里的孙策。他自己也做好了坚守的准备。
前军在做攻击准备,六七千胡骑在两翼游弋保护,袁绍跨上战马,在郭图、沮授的陪同下巡视阵地,扬威耀武。张郃率领百名大戟士随行保护,人如虎,马如龙,威风凛凛。即使是山坡上的鲁肃、董袭也要暗赞一声,不敢掉以轻心。
大戟士虽然威武,但比起在袁绍两侧立阵的三百甲骑还是相形见绌。
三百骑士,人马俱着玄甲,骑士手持长矛,端坐在马背上。矛越长,对使用者的要求也更高,普通骑士所用长矛大约一丈出头,精锐能用一丈二三的长矛,这些长矛都是一丈五,又重又长,杀伤力更大,也更难操控,非勇士不能持。孙策身边骑士也有善使铁矛的,能用丈五矛的不乏其人,但他无论如何也挑不出三百人来,更何况是人马俱甲的三百甲士。
三百甲骑就像袁绍伸平的双翼,由东到西,宽达三里,衬托得袁绍像传说中扶摇直上九重天的大鹏,俯冲而来,威势逼人。即使是鲁肃、董袭所领的江东子弟兵也心生寒意。如果在平地上遇到这样的甲骑冲击,绝对是一场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