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松和弘咨也很吃惊,互相看了一眼。秦松皱皱眉,提起衣摆,匆匆下了土山,登上城墙。城墙上站了站了不少士卒,看到城外越来越多的抛石机,他们的脸色大多不好看,没什么人说话,气氛很压抑。临阵指挥的黄盖正带着亲卫大声呼喝,让将士们打起精神来,不过作用不大。看到秦松走来,黄盖连忙迎了上来。
“黄将军,不要急。”秦松知道黄盖想说什么,故作轻松的笑了笑,拉着他去找观察手。城内的抛石机就在城墙下,观察手站在城上,为抛石机指引方向,调整射程,确认战果。秦松找到其中一人,指指城外的抛石机,让他估计一下这些抛石机的威力。
那观察手很淡定。秦松找到他的时候,他正靠着城垛打哈欠,对一旁神情紧张的将士充满不屑,直到秦松和黄盖并肩走来,他才站直了身子。听完秦松的要求,他咧了咧嘴,乐了。
“祭酒放心,这些都是样子货,不顶用的。”
“为什么这么说?”
“很简单,从他们的抛石机大小,梢杆长短可以判断出,这些抛石机的射程最多两百步左右,前面的一两排也许能够着城墙,最后一排也就是摆设,应该是备用的。这种大小的抛石机根本对付不了城墙,也就听个响而己。要想发挥作用,只有两种办法:一是向前推,逼到城下。一是加大配重,提高射程。逼到城下,进入强弩射程,力伕们的伤亡会很大。加大配备,抛石机承受不住,射不了几下就会散架。”
观察手咧着嘴,嘿嘿一笑。“偷师就是偷师,学个三招两式,到别处耍耍还行,想跟师傅较量,这不是找抽么?祭酒,将军,你们放心吧,等会儿看我们惊雷营怎么教训这些不要脸的兔崽子。”
http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沮授考虑了很久,明知可能会让袁绍不高兴,还是劝他不要用孙翊的首级祭兵主。一是孙策刚刚放回袁谭,礼尚往来,袁绍就算不送回孙翊的遗体,也不能让他身首异处;二是孙翊还是个孩子,这么做有干天和,为人诟病。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祭兵主是可以用人牲,但要么是俘虏,要么是叛臣,孙翊两个都不占,不合成例。
袁绍面红耳赤,很勉强的接受了。不过他就算不接受也没用,郭图并没有连夜赶回来。第二天一早,袁绍按常规祭兵主誓师,便传令各部出营。人马多,抛石机也多,等一切准备停当,已经是中午了。
在文武的簇拥下,袁绍登上高高的将台,远眺浚仪城。他的大营在浚仪城的北面,将台高大,比浚仪城的城墙还高一大截,可以俯瞰浚仪城,原本应该很高兴,至少在他登上将台之前如此。
站在将台上,首先看到的是城内东北角的那座土山。袁绍曾经多次游览过浚仪城,知道站在那座土山上可以看到城外,而此刻土山顶又建起了一座高台,隐约可以看到上面的人影。可以想见,此刻孙坚就坐在台上看着他。
将台虽高,终究不如土山。一想到孙坚正居高临下的看他表演,他心里就非常不自在,准备了一肚子的豪言壮语都没劲说了,可不说两句似乎又不行,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
沮授、耿苞等人拱手而立,台下数万将士凝神屏息,等着听袁绍训示,等了半天,袁绍却一点动静也没有,气氛便有些诡异起来。沮授也很茫然,偷偷地打量袁绍,不知道他又在想什么。反倒是耿苞反应快,见袁绍盯着城内不动,顺着他的目光一看,立刻发现了土山上的高台,顿时恍然大悟。他悄悄地上前一步,凑到袁绍身后。
“主公,北尊南卑,此乃定论。土山虽高,亦是臣位,浚仪城内军民登山北望,乃是跷足以盼明主之象,这是主公必破孙坚之兆。孙家父子虽有武勇,却不读书,不知天命在于主公,可一鼓而擒也。”
袁绍扭头看了耿苞一眼,松了一口气。沮授虽然明于大势,这方面却不怎么高明,比起郭图来差多了。他正为郭图不在身边,无人解围犯愁,亏得耿苞有眼力,会说话。
“虽有天命,也不能忘了人谋。”袁绍摆摆手,顺势举了起来,朗声大呼:“将士们……”
将士们已经等得太久,听到袁绍终于开口,立刻齐声大喝万岁。数万人欢呼,声势惊人,一时间士气如虹,战意盎然。袁绍也一时忘了城里的孙坚,热血沸腾起来,准备好的誓词喷涌而出,激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