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就先谢过使君了。”
两人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逢纪沉思半晌,又说道:“使君对孔融、祢衡二人怎么看?”
袁熙哼了一声:“元图有什么妙计教我?”
“祢衡既非名门大族,又无亲朋故旧,一张利口,无人不伤,使君便是冷落了他也无妨。孔融是圣人之后,家学渊源,博闻强识,又有口辩,少年成名,曾得李元礼提携,虽不能臣,亦不可怠慢,否则便有不能容人之量。既然他有意远游,使君宜奉程仪,为之饯行,以示恭敬。”
袁熙想了想,觉得有理。“元图所言在理,不过军务紧急,我怕是不能亲自为他饯行了,让华子鱼代我出面吧。至于程仪,不妨丰厚点,三百金如何?”
“三百金的确丰厚,不过祢衡与孔融同行,不可存此薄彼,徒招人怨。再加二百,凑五百之数吧。”
“可。”袁熙一口答应。他摩挲着大腿,想了想,又道:“元图,你说我要不要给家父送个消息,提个醒?此二人西去,应该会经过浚仪附近。若是家父不知,固然会怠慢了他们。若是知孔融名高,盛情接待,又因不谙祢衡品行发生冲突,反而不美。”
逢图笑了,欣慰地点点头。“正当如此。使君历事半年,深谙为臣为子之道矣。”
袁熙哈哈一笑。“我乃朽木,若有寸进,皆是元图相佐之功。元图,田楷愚物,不足与论,沈友却是孙策相中的江东才俊,此次交锋不与往常,乃扬名立世之机也。”
逢纪抚着胡须,微微一笑。“孔融虽然狂傲,有一句却说得不错,东南之美者,唯会稽竹箭,其余无足道尔。”
袁熙站在路边,拱着手,看着郑玄的马车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官道尽头,才慢慢直起腰,看看四周,不动声色的用拳头捶了捶腰。逢纪看了过去,随即又将眼神瞟了开去,走到一旁,与其他客人热情的交谈起来。
袁熙很感激。他不是想偷懒,实在是这两天太辛苦,白天接待客人,不停的鞠躬行礼,晚上还要处理军务,一坐就是半夜,这腰腿实在有些受不了。每到这时候,他就有些担心,自己刚刚二十出头都承受不住,父亲年近半百,他的身体能行吗?
虽然袁绍人前一始既往地身躯伟岸,精神抖擞,可是作为儿子,袁熙上次回邺城述职,有机会和袁绍独处,他分明感觉到袁绍的精神不如以往,髡边的白发就像一夜之间冒出来似的,已经无法忽视,只能用墨染。墨染的头发固然黑,却没有神采,感觉总有点怪怪的。
用逢纪的话说,染发表明他自己已经意识到了衰老,只是不肯承认这一点。长兄袁谭战败被俘,三弟袁尚年幼,如果袁绍突然倒下,袁熙无疑有机会继承他的事业。明白了这一点,袁熙也就精神抖擞起来。得知袁绍正月出兵,他立刻响应,也提前出兵,抢占青州。
如果不是大儒郑玄终于接受了他的邀请,在临淄盘桓了几日,他说不定已经抓住田楷了。前锋颜良传来消息,他正在追击田楷,已经在复甑山附近截住了田楷,只等他去合围。田楷还有两万多人,颜良能够击败他,却很难抓住他。
公孙瓒是死敌,田楷作为公孙瓒的旧部,如果能生擒他,无疑是对公孙瓒的一个沉重打击。
一想到马上就要开始艰苦的行军,袁熙就有些头疼。军中之苦,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明白。不仅身体劳累,心理压力也非常大,睡觉都得睁着一只眼,生怕有什么意外发生。尤其是这次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田楷,还有孙策的部下,更增加了他的心理压力。
兄长袁谭的战败被俘就像总在眼前的泰山一样,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
袁熙一时心乱,看着远处的泰山,幽幽地叹了一口气,用拳头不紧不慢的捶着腰眼。
孔融和祢衡站在不远处的,离人群稍远。对那些争先恐后和逢纪攀谈的人,他们实在不愿意搭理。正因为冷眼旁观,他们将袁熙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
孔融叹了一口气。“正平,你有什么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