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章 巫和医

三国小霸王 庄不周 2442 字 10个月前

“没问题,豫州有很多空闲的宅院、田地,他们如果愿留下,我非常欢迎。”

“那我就代他们谢过将军了。”于吉拱拱手,很正式的行了一个礼。“将军来找我,是想要《太平经》吗?这些天真是顾不上,还请将军宽限几日。将军有什么问题,我可以先回答你。”

孙策摇摇手,斟酌了一下语言。郭嘉说于吉能帮忙建立本草堂,他也觉得道家的身内求道有助于中医的发展,但他并不希望道教走上老路。相比佛教的来生,道教有人文关怀的一面,但道教毕竟是宗教,不可避免的有一大部分精力会用于那些虚无缥缈的事物上。

“过段时间,会有一些医匠从南阳本草堂赶来,协助控制瘟疫。我想请于公襄助,可是在此之前,我想和于公沟通一下,有些话要说在前头。”

“将军请说。”

“于公说过,身内求道比较难,你修了几十年,才有一线机会得窥大道。现在是乱世,钱粮紧张,我供不起太多修身内道的人,所以主要精力可能还是要放在身外求道上。”

于吉抚着胡须,无声地笑了。“将军放心,身内求道并不需要额外的开销,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修的,要看机缘。”

“还有一件事,不是我不相信符咒之术,但就目前而言,我觉得这些技能恐怕不是普通人能掌握的。在与本草堂的医匠合作时,我希望将巫的成份减到最少。”孙策静静地看着于吉。“我希望于公能在导引、按摩、针灸等技术上多下功夫,培养一些有用的人才。”

于吉摇摇头。“将军,人之所以生病,除了外部的邪气入侵之外,心神不宁、魂魄不安也是内因之一。对于很多人来说,符咒还是有用的。”

孙策抬起头,看着远处的百姓,沉默了片刻。“于公,我只是希望有所偏重。”

于吉正在忙。

他被一群流民围在中间,正在为一个老妇人扎针。老妇人被她的儿子抱着,闭着眼睛,痛苦的呻吟着。“让我死了吧,让我死了吧。”她抓着儿子的衣领,不停的摇晃着。“让我死,就不拖累你了。”

“阿母,你不能死啊。”那中年男子一边抱着老妇人,让她不要乱动,一边安慰道:“神仙给你冶病呢,你大难不死,将来还要享福呢。阿青怀上了,是个儿子,你要有孙子了,不能死。”

老妇人犹豫了。“那……那我看一眼再死。”

周围的病人哄笑起来,七嘴八舌的调侃老妇人。看得出来,这些人虽然病得不轻,但有神仙在侧,他们的心情都比较轻松,应该是对于吉有信心。只不过放眼看去,不是老便是小,就算神仙手段再高明,也有很多人熬不过这场疫情。不过他们并不会因此怀疑神仙的手段。死者长逝,生者却会对神仙感激涕零。

道教兴起于汉末,正是因为汉末的疫病流行,掌握巫术和医术的道士们可以救人,可以安心,这才得到了普罗大众的欢迎。相比之下,佛教虽然也在汉末走向普通百姓,却因为没有这样的手段,得不到普通百姓的支持,传布不广。笮融能够吸引普通人是因为免费的酒肉,而不是医疗技术。

佛教一开始走的就是高端路线,后来为了推广,才学道教的实用技能,卜卦、算命乃至施药,这些都是从道教学来的。道教则与之相反,从一开始就扎根于平民,治病救人与修道成仙并行不悖,混合了巫术的医学一开始就是道教的看家本领,最后形成道医一脉。

但道士毕竟不是神仙,他们救不了多少人,更无法挽回这乱世。当魏晋南北朝的乱世越演越烈,人们生存越来越艰难,面对不期而至的死亡,即使是世家权贵也觉得命运多舛,无法预测,佛教的来世观念就成了他们逃避的乐土。佛教真正大行其道是南北朝,原因正在于此。

孙策不希望看到那一天,他想尽力逆转这历史,但是面对瘟疫这个超级对手,他也觉得很无力。要想统一天下,非战不可,但频繁的战争正是瘟疫爆发的重要原因。瘟疫与战争如影随行,由战争而起,又反过来限制战争。他抗争得越激烈,瘟疫来得就会越频繁,越惨烈。当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人口十不存一,战争自然无法延续。

论起对人口的杀伤力,就连战争都要甘拜下风,瘟疫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杀手。

孙策站在远处,看着忙碌的于吉,心中说不出的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