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让他和公孙瓒对阵,他也没这底气。他这点人马攒得不容易,可不想一下子全毁在公孙瓒手里。
与袁绍结盟?这也不行。一是袁绍未必会看得起他,就算迫于形势,与他结盟,那也只是权宜之计。以袁绍的脾气,将来肯定会和他算帐。二是袁绍取了幽州,将来难免会和孙策面对面。他不觉得袁绍有击败孙策的把握。
进退两难啊。
“那子龙的建议是……”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府君是刘使君上表朝廷委任的渔阳太守,自然应该听朝廷的命令。于今之计,府君宜派人迎接张使君入境,请他主持大局,府君全力配合便是,毋须考虑太多。”
刘备豁然开朗,随即窃喜不己。还是赵云比较稳重,考虑得周全。朝廷既然委任张则为幽州刺史,分明是不愿意看到袁绍占据幽州。张则到达幽州后,应该不会与袁绍结盟,但他怎么处理公孙瓒却是个疑问。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对他来说,张则是朝廷委任的幽州刺史,代表的就是朝廷的意思,他只要听张则的安排就行。不管张则会怎么处置公孙瓒,都离不开他和渔阳郡的支持。
刘备看向简雍。简雍不慌不忙。“府君,不管是谁接任幽州刺史,没有粮草,都无法立足。朝廷不也是靠南阳支援的粮食才渡过难关的吗?”
刘备目光一闪。“这么说,岂不是袁绍也有机会?”
简雍摇摇头。“关中大旱,支持袁绍的朝臣倍受指责,袁绍都没有输一粒粮食入关,他会支援幽州?就算他愿意,他也没这实力。以前是青冀两州共同补给幽州,现在由冀州独力承担,冀州又能支撑几年?能支援幽州者,非孙将军莫属。府君,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请府君三思。”
刘备权衡片刻,转头看向赵云。“子龙?”
赵云躬身道:“府君,我以为宪和所言甚是。袁绍志大才疏,恐能善始,难善终。”
刘备搓着手,不时地看一眼简雍。
“宪和,现在……恐怕不合适吧?伯珪杀了刘使君,幽州士人激愤,欲为刘使君报仇者不乏其人。我刚刚收到消息,朝廷已经委任张则为幽州刺史,不让伯珪占据幽州之意甚明,我们若与伯珪结盟,岂不是与朝廷作对?”
简雍歪了歪嘴,看向一旁的关羽等人。“诸位,你们也这么觉得?”
关羽哼了一声,把头扭到一旁。张飞揪着颌下的短须,咂着嘴,叭唧叭唧的响个不停。赵云沉思着,剑眉微蹙,若有所思。田豫犹豫了一下,欠了欠身。
“府君,我也觉得不妥。刘使君在幽州数年,广施恩义,甚得胡汉之心。公孙伯珪虽勇,但杀戮无度,此次又杀害刘使君,已成幽州公敌。当此时也,府君宜捐同窗之私义,同幽州之公义,举兵共讨公孙瓒,岂能与其结盟?我虽愚昧,也觉得不妥。”
刘备也不说话,只是瞅着简雍。之前他是希望与公孙瓒重修于好,但公孙瓒杀死刘虞的影响太坏,他最近已经不再试图与公孙瓒联络。如果不是实力不够,自忖不是公孙瓒对手,他也许早已起兵了。因为他的延误,鲜于辅等人意见很大,最近都不和他联系了。
简雍不着急,转头看着田豫。“国让,既然说到了私义和公义,我想问你一句:袁绍当不当讨?”
田豫苦笑。他本不想回答,可是在简雍的逼视下,只能点点头。袁绍叛逆之心昭然,他以诏书行各郡国的事也不是什么秘密。如果不是反对袁绍,他之前也不会支持公孙瓒。
“自然当讨,只是……”
“既然袁绍当讨,那刘使君与袁绍连横又算什么?公孙伯珪与刘使君不合,那是幽州内部事务,刘使君理当向朝廷申诉才对,他为什么向袁绍求援?”
田豫扬起了眉,很不满意,沉声喝道:“简宪和,你这是要污刘使君身后名吗?这可不是君子所为。”
关羽哼了一声,充满不屑。简雍也沉下了脸,逼视着田豫。“田国让,你不要顾左右而言他,我就问你这是不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