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2章 公与私

三国小霸王 庄不周 2449 字 10个月前

“这是……”

“界桥之前原委,双方排兵布阵的得失。”田丰拿起文稿,塞到沮授手中。“我询问了不少俘虏,又参考了缴获的文书,收集了一些资料。可惜时间长了,资料不怎么完备,俘虏们的印象也有些淡了。如果战后就着手此事,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沮授迅速看了一遍文稿,沉吟片刻。“元皓兄,你写此文,是想学孙策,建讲武堂公开授徒,还是准备藏之名山,留诸后人?”

田丰瞅了沮授一眼。“我们学孙策的事还少吗?只是邯郸学步,不伦不类罢了。南阳工坊越办越好,产品行销大河南北,到了冀州还能挤压得我们毫无还手之力。主公强令冀州必须用冀州纸写公文,大家就备两种纸,公文用冀州纸,私文全是南阳纸。长此以往,你觉得我们还有取胜的机会吗?”

沮授不安的看了一眼帐外,低声说道:“元皓兄,言多必失……”

田丰哼了一声,抬手打断了沮授,又示意沮授入座。“公与啊,不是我有意沮军,而是形势如此,我们不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策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正视的对手,工坊无法进入,木学堂、本草堂非请莫入,讲武堂却是公开的,可是我们有人留心过吗?”

田丰从一旁拿起一份文稿,丢在沮授面前。“你看,年初的任城之战都成了讲武堂的必读文章,我们却连界桥之战的总结还没有做。看起来我们还有些优势,可是这优势又能保持几天?再不抓紧,我们就只能看着孙策……”

田丰张了张嘴,一声长叹,神情忧郁。

沮授将文稿迅速看了一遍,目光一闪。“元皓兄,这些文章是怎么来的?还有吗?我能不能抄一份,让犬子拜读拜读。”

田丰诧异地看着沮授,随即苦笑两声,又抽出两份文稿递给沮授。“这些都是听讲记录,不是原稿,你将就着看吧。公与啊,看来你并非不知道这些文章的价值,只是私心太重了些。只想到你儿子,却不顾主公的基业。”

扬州是孙氏本州,豫章是扬州第一大郡,左控丹阳,右控长沙,又扼守长江中流,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哪怕吴郡、会稽都丢了,只要豫章在手,就等于在孙策头顶悬了一把剑,让孙策寝食不安。

结果扬州丢了。刘繇败于前,高干败于后,丧师折众,一败涂地。

刘繇还好说一点,他是被周瑜的大军击败的。高干这仗打得太窝囊,贺齐是谁?听都没听过。这等于打了袁绍一个耳光。当初任命高干为南昌令的时候就有人表示反对,认为高干没有仕途经验,去豫州只会和刘繇争权,无法合作,袁绍不听,还是把高干派去了。

结果高干用事实证明了那些人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

郭图是不是早就知道高干能力不足,守不住豫章?要不然他怎么会说孙策可能会出兵青州。豫章易手,孙策再无后顾之忧,他现在是可以腾出手来攻取青州了。江东四郡文化落后,世家的力量不足,却是出精兵的地方,丹阳兵号为天下精锐,有了这样的兵源,孙策底气自然足了。

袁绍强忍着愤怒和失望,不让自己失态,但郭图、陈琳都感觉到了他胸中奔涌的怒火,一旦发泄出来,他们都难免被殃及。陈琳很紧张,额头全是冷汗。郭图却很淡定,脸上看不出一点表情,心里却有一丝庆幸。高干战败,豫章尽入孙策之手,孙策出兵青州的可能性又大了几分。袁绍要一心对付公孙瓒,不可能亲征青州,审配又拥兵自重,犯了袁绍的忌,盘算下来,这个机会十有八九要落在汝颍人的手中。

他甚至不需要去争,只要耐心地等着就行。

蒙受了袁谭之败后,汝颍人一直等着机会重新崛起,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袁绍深吸了几口气,勉强将情绪控制住。他平静地和郭图、陈琳商量了一下应变措施。郭图没怎么发言,该说的他都已经说了,没必要重复,更不必在陈琳面前说。陈琳是书生,写得一手好文章,但他对军国大事并不在行,有时候甚至分不清敌我。当年任何进大将军府主簿的时候,极力反对招外兵入京,但他却不知道提出那个方案的人并不是何进,而是袁绍。

经此一事,袁绍就对陈琳非常失望,只让他写写文章,很少向他咨询政事。这次如果不是郭图的任务重要,又不宜声张,也轮不到他来代理。

陈琳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闭口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