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 自食其果(江都侯打赏加更)

三国小霸王 庄不周 2287 字 10个月前

荀彧不在天子行营,他去了南山中的楼观台养病。楼观台在周至县,是当年尹喜修行的地方,环境清幽,气候凉爽,非常适合养病。这当然只是借口,其实荀彧的病已经好了,有病也是心病。

他就是不想见许攸。

但许攸混迹江湖二十多年,又岂是荀彧不想见就能躲得掉的。几次求见被挡驾,他干脆扔下随从,单人仗剑入山,连伤数人,强行闯到了荀彧面前。

荀彧站在台上,看着许攸抖落剑上的鲜血,缓步走上台阶,示意虎贲史阿退下。

“好剑!”

许攸抬头看看荀彧,冷笑道:“当然是好剑,千金所购,斩得大好头颅。”他瞥了一眼一旁的史阿。“如果你不想和我决生死,最好离远一点。”

史阿微微一笑,并不动气。

“千金所购?”荀彧幽幽地说道:“有千金购剑,却不肯输一石粮入关中,走到今天这一步,你就算见我又有何用?你能杀了我,你还能将长安城中那些人全部杀掉?杀人者,人恒杀之,足下历事多矣,岂不念河内朱汉、张孟卓?”

许攸愣了片刻,长叹一声,还剑入鞘,转身离去。

士孙瑞连连点头。张则是汉中人,不久前平定汉中,张则立有大功,正该封赏。他转历诸郡,所在皆有威名,曾任护羌校尉,羌人震服,是一个能文能武的能臣,而且对朝廷忠心耿耿,正适合去幽州这种地方。由他掌握幽州,朝廷无疑又多了一分力量。

士孙瑞对刘晔非常欣赏。这个年轻人话不多,但总能在不可能处发现机会。刘氏宗室有这样的子弟,大汉怎么可能就这么亡了?士孙瑞不禁又想起刘虞的儿子刘和,那也是一个允文允武的年轻英俊,为了朝廷,不畏险阻,只可惜被袁绍所用,兵败豫州,现在驻扎在徐州,也是可用之人。

士孙瑞随即和刘晔、刘巴商量了一番。刘晔也觉得可行,但他提醒士孙瑞,刘和父子和袁绍有说不清的瓜葛,朝廷不能和他们走得太近,以免引起孙策的不满。刘虞被杀是一个机会,礼不伐丧,孙策会暂缓对刘和的进攻,如果朝廷能趁此机会将刘和争取过来,让他脱离袁绍,又与孙策保持一定距离,刘和也可能为朝廷所用。

士孙瑞觉得有理。这件事牵连甚广,他不能一个人决定,便让刘晔先赶到南山,与荀彧商量,如果可行,再商量具体方案。刘晔大喜,立刻带着田畴出城,赶往南山天子行在。

得知刘虞被杀,荀彧也觉得形势严峻,不能掉以轻心。听完刘晔的建议,他几乎没什么犹豫就答应了。幽州是战马的重要产地,也是汉军骑士的主要来源,应当尽可能掌握在朝廷手中,当初委任刘虞为幽州牧正是出于这个目的,没想到刘虞理政有方,军事太弱,居然死在公孙瓒手中。张则文武兼备,他如果接任幽州,比刘虞更合适。

荀彧也向刘晔转告了天子的意思,天子要召孙坚入朝,还想和孙家联姻。刘晔表示赞成。关中遭受旱灾重创,人口流失严重,又急需粮食支援,袁绍坐视不理,一心备战,只有孙策愿意输粮关中,朝廷应该有所表示。荀彧的担心有道理,孙策的确有可能尾大不掉,即使是现在输粮关中也未必就是他愿意的,但他这么做了,至少说明他身边的文武心里还有朝廷,而且能影响他的决定,至少在短时间内,孙策不会像袁绍那样狂妄自大,无视朝廷,以诏书行事。

袁绍出兵在即,双方很可能会形成对峙局面,这是一个好机会,用得好,朝廷不仅能渡过眼前的难关,还有可能与袁绍、孙策形成鼎足之势,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如果用一桩婚姻就能起到牵制双方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况且孙策野心勃勃,他不可能尚公主,不过他有个适婚的妹妹,如果能促成天子与孙家的婚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孙坚年方不惑,如果入朝为卫尉,他至少可以再活二十年。有他压制着孙策,孙策实力再强,哪怕是权倾朝野,也很难跨出那一步。有了这二十年,朝廷就有了回旋的时间。大将军擅权又不是没有出现过,哪一次不是天子笑到最后?

听了刘晔的分析,荀彧也下定了决心,与刘晔一起向天子汇报。

听说刘虞被杀,天子叹了一口气,沉默了半天。下诏追谥刘虞,赠骠骑将军印绶,赏东园秘器,赙钱百万,以刘和嗣爵,并拜刘和为辅汉将军,领下邳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