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知道。”何颙沉吟良久,黯然神伤。“听说显思被俘,我已经乱了阵脚,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才来追你问计。可是听你这么说,我又觉得没有必要了。救他回来又如何?也许让他留在孙策身边更好。只不过……”
“何公,你在这儿等着吧,孙策回汝南时,应该会经过陈留,你正好与他见一面。你当年曾评曹孟德为干才,现在可以看看孙策是何等人品。”
何颙瞅了辛毗一眼,不置可否。过了一会儿,他又皱了皱眉。“孙策会经过陈留?”
“一定会的。张孟卓派人入睢阳,直接影响了他攻击昌邑,他不可能不有所表示。”
何颙的眉头越皱越紧,他盯着辛毗看了好一会儿,突然说道:“佐治,你在陈留休息几日吧。我见过显思,想去一趟邺城,如果可能,我把你的家眷带回来。你兄长去了长安,家眷无人照顾,留在邺城无益。”
辛毗点点头,同意了何颙的建议。他的兄长辛评因为韩馥的事和袁绍产生隔阂,现在已经离开了邺城,他又落到这般田地,家族留在邺城肯定难过。他回颍川老家也是孤身一人,而且宅园田产都被孙策夺了,他连生活都成问题。暂时留在陈留为客,至少不用担心生活。张邈和袁绍貌合神离,可是如今形势紧急,袁绍需要张邈挡住孙策,暂时还不会和张邈撕破脸。
得到了辛毗的同意,何颙随即赶往陈留,辛毗在后面缓缓而行。张邈已经知道了袁谭大败的消息,正心里发慌,看到何颙就像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稻草,立刻拼命抓住。何颙随即向他推荐了辛毗。张邈经过权衡,接受了何颙的建议,邀请辛毗在陈留为客,派董访去迎辛毗。
辛毗不认识董访,但他与董访的兄长董昭见过面,也知道袁绍因为董访而否决了让董昭临豫州,改换阴夔的事。阴夔本人现在还在昌邑,是被袁谭强行扣住的。他旁敲侧击的打听了两句,知道董访兄弟并不清楚这件事,便瞒过不说。
董访对山阳战事的经过非常感兴趣,想问又不好意思开口,辛毗知道董访必是奉张邈之命,来探他的虚实,倒是比较坦然,便将他了解的经过一一说来,甚至连他在方与被孙策袭击受伤的事都说了一遍。虽然不是很全面,可是在他的推理之下,基本轮廓已然非常清楚,胜负得失也历历在目。
董访惊讶不已,面露惧色,对辛毗不敢有半分轻视,反而越发恭敬。
郭嘉从中一打岔,朱桓借坡下驴道了歉,这件事就算过去了。功劳是记下了,赏赐很快就能发,但官职调整却要等一段时间。孙坚是征东将军,孙策是讨逆将军,只是个杂号将军,诸将上升的空间有限,还需要朝廷调整。
孙策随即让顾徽写了一篇奏表,详述此战经过,将功劳簿附在后面,由孙坚亲自送往洛阳,面呈太尉朱儁,然后再派人送往长安。安排了太史慈驻任城,孙坚便移镇颍川,加强防线西端的兵力,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接管洛阳。奏表里免不了将袁绍父子臭骂一顿,顺便提出了尊奉天子,讨伐袁绍的政治主张,正式施行荀攸谋划的方略。
事实上,经过此战,孙策也清楚了双方的实力差距。他是战胜了袁谭,但袁谭只是一个兖州刺史,兖州的实力远远不能和冀州比,袁谭的号召力也远远不能和袁绍相比,即使如此,他能战胜袁谭还有偶然成份,并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如果袁绍此时来攻,他很可能不得不放弃所有的战果,退回豫州固守。
尊奉天子,号召贾诩、公孙瓒一起围殴袁绍,让袁绍不能全力南下,是他所能想到的最好的结果。这正是荀攸之前为他谋划的方略。作为谋士,荀攸在战前就估计到了最后的形势,不愧为这个时代第一流的智者。孙策也因此对荆州的战事充满信心。正如郭嘉所说,有荀攸辅佐周瑜,除非出现重大的不可控因素,否则不会有问题。
安顿好防务,孙策准备班师,他选择从昌邑西回汝南,中途要和张邈碰个面。张邈居然派人袭击睢阳,不管是敷衍袁谭还是真想钻空子,他都必须让张邈付出代价。
——
鸣雁亭。
辛毗靠在车壁上,扭头看着车窗外的斜风细雨,眼神枯寂,鬓边几丝银发,在一头青丝中特别刺眼。
何颙一声长叹,放缓了语气。“佐治,你春秋正盛,这时候怎么能归隐呢?若是我有这个打算,那还勉强说得过去,你怎么能……”
辛毗缓缓转过头。“不归隐,我能去何处?你总不会建议我去依附孙策吧?”
“显思未死,难道就不能想办法救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