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灵笑笑。“将军客气了。败军之将,生死操于人手,当不得将军如此礼遇。”
曹昂再次致歉,然后把相关情况说了一遍,由曹仁接应袁谭不成,劝说冯楷失败,一直说到孙策下最后通谍,要求他日出之前撤出任城为止,唯独没有说陈宫已经做出决定,建议他弃城。
朱灵静静地听着,最后看了一眼帐外,幽幽地说道:“将军,天快亮了。”
曹昂再拜。“敢问将军意下如何?”
朱灵转头看着曹昂,起身离席,解下腰间的战刀,摆在曹昂面前的案上。“败军之将,无颜妄谈兵事,唯将军之命是从。”曹昂刚准备说话,朱灵抬手示意。“将军,你等我说完。我本是清河人,在盟主麾下为将,奉命到兖州协助袁使君。奈何屡战屡败,这一次更是连使君的安全都无法保证,上愧盟主、使君知遇之恩,下愧将士信任之义,所欠唯一死尔。将军宽厚仁义,父子先后临东郡,深得东郡士庶拥戴,若能得将军指挥,必能上下一心,将士用命,是战是走,皆能如意。”
曹昂松了一口气。他之所以敢来朱灵的大营,除了辛毗说朱灵不太可能降孙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朱灵的部下大多是东郡人,而他在东郡的时候官声还算不错,身边又有陈宫这样的东郡名士辅佐,朱灵支持他远比和他做对来得更安全。他本人与朱灵一起在袁谭麾下为将,平时相处得也算和睦。
“得将军信任,昂之幸也。但形势紧急,还请将军畅所欲言,携手共渡难关。”
朱灵思索片刻,再次拱手。“将军,愚以为大战之后,使君被俘,粮草尽失,军心不稳,恐怕难以再战。不如先撤往东平,飨将士,厉兵秣马,稳定军心,再图进取之计。”
曹昂正中下怀。他随即与朱灵商议,一边派人与孙策联络谈判,以放弃任城为条件,换取孙策放行,一边调拨粮草给朱灵,让他的部下先吃顿饱饭。
朱灵躬身领命。
曹昂匆匆赶回城中,与陈宫交换了意见,他有意没提向辛毗请计的经过。陈宫听完,同意曹昂的决定,立刻派卫臻赶往孙策的大营。
陈宫托着额头靠在案上,用力挤着酸涩的眼睛。他的眼睛充满血丝,和苍白的脸色、发黑的眼圈相映,看起来有些诡异,总让人想起传说的恶鬼。
曹昂坐在对面,看着案上的六枚五铢钱,暗自叹了一口气。无疑不卜,陈宫已经把自己绕住了,无法决断,只能靠占卜来做决定。
“公台兄,你太累了,要不……”
“撤吧。”陈宫抬起头,眼角一阵阵的抽搐。“冯楷投降孙策,我们没有兵力优势,又没有足够的粮草,坚持不了太久。”
曹昂心里咯噔一下。“那南平阳和鲁国呢?”
“全部放弃。我们退到东平,与程昱会合。守住东平、济北,稳住阵脚,再图后计。”
“为什么不坚守任城,等盟主来援?”卫臻说道:“盟主就在清河,最多十天就能赶到。孙策父子已经全力以赴,他们肯定不是盟主的对手。”
陈宫冷冷的横了卫臻一眼。“如果盟主来,孙策父子的确不是对手,可若是他不来呢?”
“怎么会……”
“袁使君与孙策父子交战已经近两个月了,你看盟主派过一兵一将吗?父子之间尚且如此,你还指望他能救我们?春耕将近,青州的战事又不顺利,他不会在兖州大动干戈的。”
卫臻闭上了嘴巴。他并不完全赞同陈宫的意见,但是他对袁绍也没什么信心。按陈宫的计划撤,至少可以保证曹昂的安全。按他的计划守,万一袁绍不来,曹昂就死定了。
曹昂还有些迟疑,看了陈宫片刻。“公台兄,要不……我再考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