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不到最后一刻,千万不要放弃,我们还有机会。”
“你也是。”袁谭拍拍辛毗的肩膀。“击鼓聚将,我们去任城。”
——
袁谭留下路招率五千人监视亢父,自己亲自三万余人大军赶往任城。孙坚收到消息后,让全琮、黄盖率领五千监视任城,自己率鲁肃、董袭、朱治等一万五千余人迎战袁谭。与此同时,他派人紧急通知正在樊县一带活动的太史慈,让他率部赶到任城助战。
孙坚也给孙策送了消息,但他没有提任何要求,只是通知。如何决定,由孙策自己做主。
孙策接到孙坚的消息,第一次和郭嘉发生了严重的分歧。他分析了孙坚的部署后,非常不安。孙坚只留下五千人临视任城,低估了曹昂,很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曹昂是年轻,而且最近也没打什么提得上嘴的胜仗,可是曹昂也没有打过什么大败仗。能打胜仗不容易,但能不败更不容易,而且曹昂身边还有陈宫这样的智者,有曹仁这样的猛将。
孙策决定立刻返回任城,接管大军,放弃袭击袁谭的计划。
但郭嘉严重反对。他认为孙坚有能力处理好这个问题,就算这是个疏忽,孙坚受挫,也能及时撤往高平,不会遭受重大挫折。相反,孙策隐藏行踪,会让袁谭心里绷着一根弦,不敢放手一搏。除此之外,他还牵制了李乾的一万人。如果孙策回归大军,李乾也会赶往战场,双方的兵力对比会更加悬殊。
危险肯定有,但哪一场战争没有危险?双方的兵力对比悬殊是客观事实,要想战胜袁谭,攻取山阳,付出代价是不可避免的事。将主力交给孙坚指挥,孙策对孙坚的支持已经足够,他本人再赶过去意义不大,不如保留自由之身,等待致命一击的机会。
庞统不像郭嘉那么激进,但他基本上也赞同郭嘉的建议。置身局外,等待战机,是眼下对孙策最有利的选择。为了最后的胜利,必要的代价是值得的。夺取山阳,蔽护豫州,以孙家的意义重大,值得一搏。
面对两大谋士的力谏,孙策咬咬牙,接受了。
亢父。
袁谭站在将台上,看着远处的亢父城,脸阴得和快要下雨的天空一样。
他已经站了很久。
战局似乎已经进入僵局,期望的结果一直没出现,没想到的事情却接二连三。包团亢父已经有半个月,发起攻击也有四五天了,孙策一直没有出现,除了偶尔几个骑士在远处看着,孙策本人一直没有露面。不仅他没有露面,近在咫尺的孙坚也没有任何反应,有条不紊的围困任城。
可是攻击亢父的效果却非常不理想,朱桓很年轻,城却守得很有章法,连攻数日,伤亡超过两千多人,却看不到一点破城的可能性。
袁谭有些迷茫。他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了,是继续围攻亢父,还是直接去任城,将孙坚赶走?
脚步声轻响,袁谭没有回头。他知道是谁,这个时候除了辛毗没人敢来打扰他。连续受挫,他的情绪变得极易波动,经常会莫名其妙的发火。特别是收到淳于琼全军覆没,刘和无力西进的消息后,他一度失控,将中军大帐砸得一团狼藉。
“使君。”辛毗在袁谭背后站定,轻声说道:“程昱有消息来,太史慈与泰山诸贼进入东平,他被击败了,损失很大。”
袁谭的眼角抽搐起来,牙齿磨得咯咯作响。程昱被击败,任城有被包围的可能,曹昂会不会突围而走,将任城拱手送给孙坚?怪不得孙坚不着急,原来他还安排了这一手。
“太史慈有多少人?”
“据说有三四万人,不过全是一些流寇,真正的精锐只有太史慈率领的三千多人。程昱本想吃掉他,没能成功,被太史慈反击得手。”
袁谭笑了一声,只是声音有些沙哑。“佐治,许子将把太史慈说得一无是处,怎么到了孙策麾下,太史慈变得这么善战?是孙策点石成金,还是许子将有眼无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