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济阴太守袁叙赶到昌邑之后,东郡太守朱灵很快也赶到了昌邑,袁谭的兵力还是达到了五万多人,大营将昌邑周边围住,让城里的人安心不少。士气复振,袁谭便与辛毗商量反击,报被孙坚、孙策击败的一箭之仇,同时策应曹昂,减轻任城的压力。
袁谭聚将议事,宣布了出兵反击孙策的决定,众人没什么意见,纷纷表示赞同,但接下来的发展却不怎么顺利,甚至引发了剧烈的冲突。
袁谭将前锋的重任交给了李乾,报答钜野李氏对他的大力支持。这个决定引起了山阳太守袁遗的强烈反对,他毫不掩饰的表示了对李乾的不屑,认为李乾就是一个地方豪强,他根本不懂兵法,不可能是孙策的对手。这是被孙策击败后的反击,第一战关乎士气,应该挑选有经验的将领出战,比如朱灵,而不是李乾这样几乎没有经历过真正战事的新手。
袁遗当着众人的面质问李乾,你以为行军作战是乡里械斗,人多就行?上一次在方与,孙策就是在你大营前将辎重送到孙坚营里的,你觉得你是他的对手吗?
李乾勃然大怒,毫不留情的驳斥袁遗,你倒是熟读兵书,可是上次与孙坚作战不一样一败涂地?
袁遗大怒,喝斥李乾不知尊卑,冒犯郡将。
袁谭安慰了李乾一番,并接受了李乾的请求,将他的长子李进划归他的部下。李进是乘氏令,他率领的部下有一部分是李家部曲,有一部分是济阴的郡兵。上一次袁叙与吕范作战,李进就是前锋营,打得很不错。但袁叙和袁遗一样,对李家父子没什么好印象,战后对李进也没有任何嘉奖。袁谭借此机会将李进转到李乾的部下,并调拨了三千济阴兵,凑足一万步骑,作为前锋,直逼东緍。
袁遗很不爽,当即拂袖而去。袁叙心里也不痛快,自称身体不好,要回老家休养,辞去了济阴太守的职务,将兵权交给袁谭,撒手不管了。
见袁谭为了自己得罪了两个族中长辈,李乾感激不尽,发誓要与孙策决一死战,不胜不归。军议之后,李乾父子就出了城,赶回大营。不管李进反对,李乾下令立即出发,昼夜兼程,赶往东緍。
“后顾之忧已解。”郭嘉快步走了进来,将刚收到的军报放在孙策手中,用力摇着羽扇,眉飞色舞。
孙策放下手里的书,拿起军报,是甘宁、麋芳的联名报告,时间是三天前。
“很快啊,一千多里,三天就到了。”
郭嘉哈哈大笑。“东海稳住了,驿路通畅,又缴获了那么多马,速度自然快了。六百里加急有困难,三百里加急还是绰绰有余的。”
孙策也笑了,马是个好东西啊,就算不能充当战马,也能充当驿马,比人的两条腿快多了。他取出军报,仔细读了一遍,看完也不禁莞尔一笑。如此顺利的击败淳于琼,他也很意外。看得出,麋芳和甘宁配合得不错。就算淳于琼没有贪杯,他也未必能逃得过甘宁的夜袭。文丑败了,淳于琼也败了,现在只剩下刘和,面对陶家兄弟和甘宁、麋芳的封锁,他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陶谦欠我一个大人情。”
“不过他未必会见你的情。”郭嘉在案边坐下,斜倚着案边。“将军,刘和自身难保,暂时不会威胁豫州,如果逼得太紧,困兽犹斗,说不定会闹出什么事来。我觉得可以暂时放一放。”
孙策打量着郭嘉,品味着他的意思。陶谦护食的执念非常重,如果没有外部威胁,他是不会让出徐州的。刘和正好能发挥这个作用。他是东海人,能得到东海世家的支持,陶家父子根本无法与他抗衡。有刘和在,陶谦就有求于他,不敢翻脸。
比起其他人,刘和还有一个好处,他不是袁绍的部下,他只是袁绍的盟友,不可能和袁绍同心同德。当然,以袁绍那德性,估计谁也不会和他同心同德。但刘和显然要比袁绍的其他部下离心力更强。
“可以,让沈友暂时缓一缓,不要逼得太紧,护住九江就行。”
郭嘉非常满意。“东海的事解决了,现在就看任城、鲁县的战事能不能顺利了。虽然陶谦未尽见情,可是鲁县必须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