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运足丹田气,大声说道:“大汉讨逆将军,领会稽太守,江东孙策孙伯符,率麾下勇士五百,精骑一千,巡猎至此,闻说鲁君侠义,特来拜会,欲与鲁君共论天下大势。”
城头一片哗然,像风掠过水面,随即又安静了下来。
鲁肃神情微变,抬起头,看了看远处的孙策,尤其是盯着孙策身后大纛上的烈焰凤凰看了又看,已经知道来人是谁,不禁心中一喜,大声说道:“你说的可是人称小霸王的孙将军?”
“正是。某乃……”关羽很满意,正准备报一下自己的名字,抬头一看,鲁肃已经不见了,顿时无语,讪讪地闭上了嘴巴。正在这时,吱吱咯咯一阵响,吊桥放下,堡门轰隆隆地打开,鲁肃大步流星地从里面走了出来。他来到护城河边的时候,吊桥还没放平,鲁肃紧走几步,冲上吊桥,站在吊桥前端,吊桥刚刚落地,他便赶了过来,拱手施礼。
“在下正是鲁肃,观足下容貌奇伟,想必是孙将军麾下勇士,敢问足下高姓大名,身居何职?”
关羽张着嘴,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孙策的部下,但这时候和鲁肃说这些似乎又不太合适。怎么介绍自己,他还真没准备,想了好一会儿,只好含糊的说道。
“在下河东关羽,字云长。”
鲁肃看着关羽,等着下文。按照惯例,他身为主人,与关羽这样一个通报姓名的人打招呼,不管孙策是什么样的身份,都算给关羽面子。关羽不仅应该报上姓名,而且应该报上官职。初次见面,他不方便直呼其字,称呼官职是最合适的。
但是关羽迟迟没有下文,尴尬地看着鲁肃。两人四目相对,都有点懵。
东城现属下邳国,在东汉前期却属临淮郡,所以史书上记载鲁肃是临淮东城人。其实在这个时代,临淮郡早就不存在了。汉晋之际三国纷争,疆域不定,记载常有错乱。
东城在当涂东南,有三百里之遥,而且中间有一些沼泽地。项羽当年在垓下战败,本想逃回江东,就是在阴陵一带迷路,误入沼泽,耽误了时间,这才被汉军追上。孙策此刻打算赶去东城拜访鲁肃,吴景强烈反对。他觉得孙策是小题大作,鲁肃不过是一介豪强而已,不值得孙策这么费心,派一个信使去就行了。
孙策没有接受吴景的建议。如果鲁肃这么容易请,那他就不是鲁肃了。不过他没有和吴景解释,只是说我第一次掌骑,长途急行军是我演练项目之一,只是顺道去一趟东城而已,并非刻意。
吴景将信将疑,只得放行。看着孙策行色匆匆的背影,吴景直摇头。
“年轻人就是毛躁,不知道轻重缓急。”
孙策不知道吴景怎么评价他,他也不在乎。这就是代沟。四十而立,这个年纪的中年人正处于人生之中自我感觉最好的时候,面对年轻后辈,他们有经验和一定的地位,面对年长的前辈,他们的体能还能支持思想,所以会有一种迷之自信,尤其是对年轻后辈喜欢挑刺。以程普的宽厚尚且挑剔周瑜,更何况吴景。
孙策常常觉得吴家的精华都被母亲吴夫人一人独占了,舅舅吴景一点光也没占着。如果不是身份特殊,仅凭他自己的能力,他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这个九江太守就做得很不称职。
孙策用两天时间赶到了东城。与淮北紧张的局势相比,东城显得特别宁静。这和东城的形势有关。东城属下邳国,却在下邳的西南端,离最近的淮陵和高山都有两三百里,和九江郡的阴陵反而更近一些,但也有一百三十多里。那里打得再厉害,消息传到这儿也泛不起什么涟漪。
当孙策率领一千多骑出现在城外的时候,东城县吏民大惊失色,四散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