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繇瞅了许贡一眼,沉默不语。许贡很尴尬,连忙收起笑容。“使君,扬州六郡,孙策已得四郡,眼下只剩下吴郡和豫章,使君打算如何着手?”
刘繇轻咳一声:“府君,你知道我这个扬州刺史是谁任命的吗?”
许贡眼神闪烁。他不知道刘繇这个扬州刺史是谁任命的,但他知道刘繇是袁绍的人,要不然袁绍不会专门派人通知他,让他配合刘繇的行动,他也不会特地赶到丹徒来迎接刘繇。刘繇兄弟与袁绍关系匪浅,他不会有什么其他想法吧?
“我是盟主派来的,但我的任命诏书是由长安下达的。”
刘繇放慢了语速,让许贡有充足的时间理解这其中的区别。吴郡一直是袁绍的势力范围,许贡的前任盛宪是党人,接受的是袁绍的命令,而袁绍的命令在不久前还是以诏书的名义下达。他特地说明诏书是长安下达的,就是告诉许贡一个重大信息:袁绍向朝廷低头了。扬州要争,但是要控制好节奏,不能给袁绍带来麻烦。如果不是形势严峻,袁绍是不会向朝廷低头的。
许贡的眼角抽了抽。他听懂了刘繇的提醒,却感到由衷的愤怒,还有说不出的失望。
袁绍究竟是怎么想的,造反这种事还能回头吗?那么多人跟着你,听你的命令,接受你的诏书,为此不惜和孙策杀得死去活来。你倒好,嘴上喊得凶,腰杆子却软得很,脸一转,居然接受朝廷的诏书?
你以为这样就能回去,重新做你的四世三公?
“为什么?”许贡的声音变得沙哑,像粗砺一样刺耳。
“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扬州丢得太快了。几个月内,庐江、九江、丹阳三个郡先后失守,扬州刺史陈温、周氏三兄弟及陈登阵亡,扬州六郡只剩下两个郡,我这个扬州刺史居然无法到历阳上任。不缓一缓,恐怕我还没站稳脚跟,吴郡、豫章也会被孙策收入囊中。”
许贡脸色涨得通红,咬着牙,一言不发,只有眼角不住的抽动。
丹徒。
刘繇负着手,站在船头,看着滚滚东逝的江水,神情凝重,面皮紧绷。他身高七尺五寸,体格健壮,方脸大口,气势威猛,两眼闪烁间如有利剑,寒光凛冽。
太史慈站在刘繇身后,他比刘繇还要高一点,不如刘繇这般威猛,肩很宽,腰却比较细,显得更加矫捷,手臂比一般人长近一掌,指尖可达膝盖,左挎弓,右带箭,背后插着两柄手戟,腰间还横着一口长刀,威风凛凛。身后站着一匹马,鞍辔整齐,马鞍上还挂着一柄长戟。
濯辑士摇着橹,大船渐渐靠岸。
太史慈看了一眼岸边,向刘繇靠了一步。“使君,岸上有人迎接,大概有六七十人,其中一个短须,相貌凶狠,四十上下,当是吴郡太守许贡,他旁边有一个老儒生,白面长须,大概有五十岁左右,当是许靖。”
刘繇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看了一眼远处的江岸,又看看太史慈,眼角露出满意地笑容。“子义好眼力,这么远也能看清相貌,不愧是神射手。”片刻之后,他又恢复了严肃。“子义,虽说朝廷有尚武之意,但许靖与许劭一样,都以品鉴人伦著称,对武人怕是没什么好的印象。待会儿如果有什么不动听的,你且忍耐一时,不要与他计较。”
太史慈闷闷地应了一声,眼中闪过一丝失落。
大船渐渐靠岸,许贡和许靖站到码头上,远远地冲着刘繇拱手。刘繇还礼。太史慈打量着岸上诸人,一声不吭。船靠了岸,有人拉上缆绳,刘繇一个箭步上了岸,来到许贡面前,拱拱手。
“府君太客气了,繇感激不尽。”
许贡满面笑容,深施一礼。“扬州危急,吴郡世族都盼着明使君早日到来,解万民于水火。今天明使君终于来了,太平可期,我们终于可以放心了。”
“府君言重了,孙策凶猛,要想恢复太平,还需诸君大力协助。我刘繇孤身到此,纵有一腔热血,又能有多大作用呢。”他转身许靖。“这位想必就是汝南月旦评的评主文休先生吧?”
许靖含笑点头,与刘繇见礼。目光扫过刘繇身后的太史慈,看到太史慈身上的武器,不禁皱了皱眉。“使君,这位勇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