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破朝廷布下的包围圈,只有像孙策一样,以退为进,承认天子,承认朝廷,以换取时间。田丰、审配等人已经分明向他进谏过,但他一直没有松口。一直以来,他都说刘协不是先帝血脉,并以此为理由代行天子之命,发给州郡的文书都以诏书自称,现在改口,不仅自打耳光,颜面尽失,以后也无法再以诏书自称,还要受制于长安的诏书,束手缚脚,难得如意。
郭图深知他的心意,所以一直没有明说。现在扬州形势大坏,容不得他们再犹豫,所以郭图也改变了心思,希望他能退一步,与长安媾和,缓解危机。只是郭图说得婉转,不像田丰、审配等人说得那么直接罢了。
形势不由人啊。袁绍有些后悔。当初就不该放荀彧走,谁想到他去长安居然搞出这么一出来,本来已经威严扫地的朝廷居然占据关中,站稳了脚跟,还和孙家父子连横。虽说这无异于玩火自焚,却给他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再不低头就是众矢之的。双拳难敌四手,猛虎不架群狼,就算他得天下士心,面对这四面包围之势,也觉得棘手。
配合朝廷将孙策困在扬州的确是个办法。当今天下,除了他之外,实力最强的就是孙家父子,孙坚虽然是父亲,心计却不如孙策远甚。如果能将孙策困在扬州,不参与中原的事务,他的压力就会减轻很多。
只是……这真的不舒服啊。
袁绍越想越生气,有时候难免又有些惋惜。怎么自己没有孙策这样的儿子呢,反倒让袁术占了便宜,平白多出一个对手。自己有两个成年的儿子和一个外甥,也算是不错的人才,可是和孙策比起来,除了袁谭和孙策在伯仲之间外,次子袁熙和外甥高干都逊色得多。
如果尚儿能快些长大就好了。袁绍沉吟着,暗自叹了一口气,紧握的拳头慢慢放开。
“刘正礼也是宗室,表刘正礼为扬州牧,若是朝廷识相,便将庐江、九江、丹阳太守让与他们,看他们有没有本事从孙策手中夺回来。至于豫章,让元才(高干)去吧。听说许子将在那里,写信给他,请他关照高干。”
“主公英明。”
袁绍气得来回踱步,连儿子都顾不上了,险些撞倒。刘夫人从里面冲了出来,正好看到郭图一把抱住袁尚,这才松了一口气,上前接过袁尚,又瞪了袁绍一眼,没好气的说道:“是你识人不明,误用无能之辈,失了扬州,可别伤着我的孩子。”
袁绍更加生气,哼了一声,背过身去。
郭图劝道:“夫人,这件事也怨不得主公。扬州乃是偏僻之地,比不得中原人才辈出,英俊荟萃,周氏三兄弟已经算得上扬州翘楚,主公用他们也是迫不得已。为天下者,总得平衡各地势力,以免偏颇。谁曾想这周氏三兄弟如此无能,竟然接连失手,辜负了主公。扬州若有失,对主公的宏图伟业颇有影响,主公因此发怒,并非针对少主。”
得知扬州得失如此重要,刘夫人不敢大意,又听郭图称袁尚为少主,心中欢喜,立刻便缓了颜色。“这扬州不是偏僻之地么,怎么如此重要?”
“夫人有所不知,扬州虽然偏居江南,但吴越民风剽悍,为天下精兵所在,又是孙氏父子州里。如果被孙家父子占据,可立得十万精锐。且交州多宝货,与中原往来大多要经过扬州,孙家父子贪婪,他们占据了扬州,以后这玳瑁、翠羽、珍珠什么的可都要涨价了。”
刘夫人怦然心动。原来扬州这么重要啊,占据扬州,不仅能为袁绍的霸业出力,还能为家族带来滚滚财源,这种好事岂能不插一脚。她瞅瞅袁绍,主动走到袁绍身边,和声说道:“原来扬州这么重要,难怪夫君生气,倒是妾身不知轻重了,还请夫君恕罪。”
袁绍顺势点点头,轻叹一声:“不知者不怪。夫人,时局维艰,创业维难,为了能给孩子们一个太平盛世,我很焦虑啊。可惜尚儿太小,若是再长十余岁,也能为我分担一些事,那该多好啊。”
刘夫人笑道:“生长自有时,尚儿不能一夜之间成年,不过我倒有一个人才可以推荐给夫君,也许能为夫君分忧。”
“那可太好了,夫人说的是谁?”
“我从兄刘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