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兄弟重逢

三国小霸王 庄不周 2301 字 10个月前

谢宽皱起了眉头。“你还不肯回去?”

谢广隆出了一会儿神,摇摇头。“我习惯了,不喜欢待在一个地方太久。”

“那你成家了吗?我请了假,去你家看看。”

谢广隆转过头,打量了谢宽片刻,一声叹息,什么也没说,只是拍了拍谢宽的肩膀。谢宽看在眼里,知道谢广隆这些年一事无成,心中惭愧,没有再追问。他沉默了片刻,咬咬牙,快步走到孙策面前,躬身施礼。

“将军,宽斗胆,有一事相求。”

孙策看看远处的谢广隆,心里大致有点数。刘辟却不知道内情,只是好奇地看着谢宽,觉得孙策对部下真是宽厚,一个普通军侯也敢直接提出请求。

“什么事?”孙策一边说一边给谢宽使眼色,示意他去求刘辟。谢广隆是刘辟的亲卫将,不是普通的卫士,他不能随便将他调走,必须要刘辟同意才行。谢宽会意,连忙向刘辟行礼,将谢家的事说了一遍。刘辟这才明白,盯着谢宽看了又看,连连点头。

“怪不得我看你们有些像,原来你们是亲兄弟啊。既然如此,我怎么能让你们兄弟分离呢,就让他跟着孙将军吧。”刘辟又对孙策行礼。“将军,谢广隆武艺出众,跟在我身边太可惜了,就让他追随将军吧。”

孙策点头答应。

谢广隆感激不尽,向刘辟深施一礼。

在孙策与郭嘉、张纮商定的战略规划中,豫州是前沿缓冲地带,荆州是根据地,扬州是大后方。

就眼下而言,扬州这个大后方还只是一个杂草丛生的半野地,全部人口加起来四百多万,四成在豫州,两成在吴郡,他要去的会稽只有五十万人左右,和他刚刚送给陶谦的鲁国差不多。山地丘陵纵横,交通不便,号称百越的土著分布在群山之中,征税难,逃税却很容易。当地世家、豪强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一言不合就往山里跑,胆子大的甚至关起门来做皇帝。

从孙策渡江到孙吴灭国,孙氏和江东土著斗了近一个世纪也没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和这里特殊的地理密不可分。想完全靠武力征剿解决问题是不太可能的,依靠当地世家又必须分权,让权只会让他们继续坐大,然后索要更多的权利。这种恶性循环一旦开始,想刹车就难了。

孙权后期为了抑制江东世家的膨胀,搞了个两宫争位,生生逼死了陆逊,最后还是没鸟用。

有鉴于此,孙策打算从一开始就守住底线,不能全部依赖江东世家。引入荆州豪强,既能利用他们的财力物力迅速解决打开局面,又能给江东世家创造一个竞争对手。当他不依赖江东世家的支持也能站稳脚跟的时候,他才有资格和江东世家谈条件。

蔡瑁贪财,但他没什么太大的政治野心,之前的合作也算愉快。在南阳、汝南先后建起工坊的时候,蔡瑁的发展受限,给他一个到扬州发展的机会,他自然不会拒绝。

孙策与蔡瑁说了大致方向,又建议蔡瑁找一些合伙人。蔡家有实力,但是相对于他要做的事,蔡家的财力远远不够。毕竟襄阳的产业还要继续,他总不能把所有的资金全部抽空。

蔡瑁心领神会。

孙策又和刘辟交流了一下情况。刘辟在襄阳以南屯田,一切顺利,今年秋天已经有了第一批收获,不仅能自给自足,而且提供了一些军粮给孙辅,对周瑜征讨南郡也有所帮助。做了几年的流民之后,能够重新安定下来,刘辟很知足,对孙策也非常感激,可心里还是有些遗憾。

到目前为止,汝南黄巾已经基本被孙策消化,分在各处屯田。因为当初对孙策抱有疑虑,刘辟只带了三千人来,是各部黄巾中实力最弱的一个。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看着吴霸、龚都等昔日同僚先后得到孙策重用,坐镇一方,刘辟难免有些失落。

孙策好言安慰,让他安心等候。汝南、南阳的剩余土地有限,大部分黄巾旧部会陆续南下。刘辟前一段时间的成绩不妙,周瑜对他非常满意,渡江作战时肯定会带上他,立功的机会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