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替父受罪小严嵩

佞臣 一夕秋月 1315 字 10个月前

让一看就觉得这个小孩子很惨很可怜。

小严嵩自己却是安然自乐,慢慢地咀嚼着口里的山楂糖,昏昏欲睡的就要栽倒在地上,只是他依旧记得自己哥哥严衡嘱托的话要举着小排排,所以他还在坚持的跪着。

县衙门前的衙役没有搭理小严嵩,他们能猜得出来这个小孩就是被关的严准的儿子,但欧阳家已经打了招呼,他们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等到看见越来越多的人聚拢时,小严嵩才猛地一挺胸,开始背起了《孝经》。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

经过一个月的反复背诵,小严嵩早已对孝经的内容是滚瓜烂熟,所以背出来时的声音很是洪亮,不拖沓很流畅。

小严嵩背了一遍又一遍,吸引过来的人越来越多。

一些头戴方巾或者身穿儒袍的读书人也围了过来,并有人不由得问道:“这是孝经吧?”

“正是,想不到这么个看起来不过才几岁的小儿竟然如此熟练的背孝经,可谓是古今难见的天才啊!”

一比较年老的员外实在是感到的受不了,不由得凑近问道:“小孩,你是谁家的呀,你父犯了何罪呀!”

小严嵩按照严衡的嘱托,只要有人问他时,就要哭着说话。

于是,小严嵩故意抽泣了几下,带着哭腔回道:“回老人家的话,我是县学生员严准的次子严嵩,我父亲触怒了大宗师,小子不知道父亲所犯何罪,只是小子不能没有父亲,便想着替父受罪,这样也在再父亲有生之日完成孝道!”

“唉,好孝顺的孩子!”

这老人不由得老泪纵横起来,大为感动。

其他人也跟着附和起来,吩咐夸赞道:“这孩子不但聪明伶俐还如此孝顺,真是难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