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地头蛇,有得是时间耗,但商家耗不起,除非破财消灾。
但这种先例不可以开,一旦开了,后患无穷,对方的胃口上来了,只会不断索取更多的好处。
通商院作为“注册商家”的保护者,决不允许有人向商家收所谓的“平安钱”。
更别说要是有人垄断雇佣、强行收取佣金,会直接增加商家的经营成本,这种情况,是一直致力于营造良好经商环境的通商院所不能容忍的。
这样的情况,通商院事前早已预料到,采取的对策,当然是拉拢当地大户“入伙”,一起发财。
但问题是河北各地人口众多,随便一个郡都有上万户,所以当地强宗著姓不止一家,不是谁都愿意跟外来者合作。
加上通商院主导了粮食倾销,长期压低河北(永济渠沿岸)地区粮价,无形中得罪了很多人。
所以,永济渠沿岸地区,憋着鼓劲和外来商贾对着干的地头蛇,要多少有多少。
如果要把这些地头蛇都拉进来一起发财,必然僧多粥少,利润就不要想了,所以既然现在有人给脸不要脸,通商院也不会客气。
打打杀杀什么的,太不好了,有损通商院的名声,也会让各地官府难做。
但如何对付地头蛇,通商院的员外们可是很有经验的。
那男子见着在场都是自己人,也不忌讳,直接放话:“时至今日,还要对着干的人,那就是敌非友,对方不敢明着来,玩阴的,没关系,我们奉陪到底!”
“先前,我们低价放粮,他们想要乘机收粮、囤积,已经斗了一回合,最后是我们赢了,现在,他们又来玩阴的,我们可不怕!”
“永济渠通航,沿岸地区出现一个个新市场,这些市场是我们的,是识时务者的!”
武城,某酒肆,大厅内坐满了人,操着河南、山南以及河北口音的人们,聚集在一堵墙前,看着墙上挂着的一张舆图,看着图前一人指指点点。
那人拿着木棍,指着图上沧州地界,情绪有些激动的说着:“长芦盐场及其周边沿海盐场,试行晒盐法数年,如今年产量大增,白花花的海盐,就是黄澄澄的铜钱!”
“原先,要把长芦盐场的盐运出来,要走一段很长的陆路,现在不一样了,只需要把盐运到永济渠边,装船就行,然后沿着运河南下,分销各地。”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如今永济渠全线通航,但长芦盐场的盐,运起来依旧不畅。”
“问题出在哪里?当地的大户,控制着船只,他们坐地起价,要价太高了!”
“做买卖,你情我愿,价钱谈不拢,船只动不了,官府也不好管,但我们还有办法,那就是派自己的船队去运盐。”
“但是,说好的船队呢?怎么还没出发?是没准备好?不是,是船队还没到贝州!”
“过相州地界时,船队在码头招了工,结果被人告到官府,说是收纳逃奴,如今扯不清楚,在官府耗着,连带着整个船队都动不了!”
“这破事如何解决,现在先不管,今日我召集大家来此,就是要议出个办法”
男子说到这里,收起马鞭,看着在座众人:“通商院的开门红,决不能就这么搞砸了,如今船队遇到麻烦,我们就重新组织一支船队,船不够,那就大家一起凑。”
“现在,把各自名下船只的情况报上来,马上征调,补偿稍后再说老规矩,肯定亏不了大家。”
话音刚落,在场众人踊跃发言,一个两个争先报数,愿意服从征调,以确保尽快凑出一只船队,赶到沧州地界去运盐。
做盐的买卖可是暴利,多耽搁一天,就少赚许多钱,更别说通商院的开门红是一定要红的,不然会被人笑话。
通商院自成立以来,以促进工商业发展为己任,接连主持了几个“大项目”,全都圆满完成,如今永济渠这条财路刚开,通商院若出师不利,在天子那里可是会颜面无光的。
所以,在通商院登记注册的商家们,如今是“同仇敌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