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活塞运动(续)

逆水行周 米糕羊 2982 字 10个月前

“傻大粗”的蒸汽机,会让蒸汽火车的尺寸和重量过高,直接影响实用化,但这种蒸汽机装在船上却不成问题。

综合考虑下来,宇文温选择蒸汽船作为未来技术突破的方向,即便距离目标实现遥遥无期,他也制定了一个宏伟的发展规划。

待得有了蒸汽动力,船只的推进方式也是个技术问题,当然这有现成答案,那就是螺旋桨推进。

螺旋桨推进技术,在宇文温的努力下,早已在这个时代出现,黄州水军所用“撞杆雷击舰”,推进方式就是螺旋桨推进,当然动力是人力。

问题是要用蒸汽动力来推进螺旋桨,技术难点有很多,首先这需要高转速,那么蒸汽机的出力要猛,意味着“高压”,蒸汽锅炉要足够结实,能够“耐压”。

而高转速意味着曲轴的强度要高,不然在持续的高转速下很容易断,与此同时,螺旋桨主轴也得耐用,连带着轴承也得耐用。

这涉及到冶金,而以目前的冶金技术能力,无法低成本做出耐高转速的曲轴、轴承,更别说制造高压锅炉。

技术的瓶颈太多,导致螺旋桨推进实现起来遥遥无期,要实用化就很难,但拿来做玩具倒是能做出来,于是有了眼前这几艘玩具船。

高大上的螺旋桨推进做不到,宇文温于是退而求其次,来个明轮推进,毕竟车船早已有之,无非是把人力换成蒸汽动力。

历史上蒸汽船出现时,推进方式就是明轮推进,所以称为“轮船”,虽然明轮推进有效率低下等一系列缺点,但技术要求比螺旋桨推进低,技术难点也少,所以适合作为突破口。

选择明轮推进作为推进方式,不需要太高的转速,所以技术难度下降了许多,但问题依旧存在,那就是蒸汽机的震动问题。

蒸汽机运行起来有震动,蒸汽抽水机因为放在地面,震动造成的相关问题较小,然而当蒸汽机装在船上,加上动力装置,运行起来的持续震动,足以让船体结构出现问题。

不停的震动下,船壳可能出现破裂、变形,或者机器出现位移,导致各种管材出现破裂、变形,这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在蒸汽轮船的研制过程中都出现了。

发现问题不要紧,解决就行,问题是解决不了。

宇文温的要求一再放低,但他的“简单”构想虽然简单,却已经超过了这个时代的技术能力,想要“发明”蒸汽船并实用化,太难了。

蒸汽船虽然做出了玩具,但距离实用化遥遥无期,即便如此,也不妨碍宇文温拿着一个玩具来恐吓“阿史那兄”:你给我老实点,不然,我“活塞运动”你!

想着想着,宇文温的心情好转许多,看着欢呼雀跃的儿子们,浮想联翩: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辛苦一点搞研究,日后的科技成果让儿孙们享受,那也是不错的嘛!

看着眼前这神奇的“蒸汽轮船”,虽然天气凉爽,但突利可汗汗出如浆,心中的忧虑溢于言表,他知道这船若真的大规模使用,意味着突厥面临的威胁骤然变大,往年的那一套行不通了。

之前,突厥军队可以随意南下,袭扰周国边疆地区,逼得当地驻军据城自守、不敢出战,然后突厥军队便可对周边村落大肆劫掠。

牲畜、人口,这都是宝贵的财富,成为突厥各部的战利品,而当周国内地援军赶到时,突厥军队早就回撤了。

以后恐怕就不行了,因为解决了粮草运输问题的周国,可以将大军直接驻扎在晋阳,一旦突厥军队犯边,周军很快就能做出反应。

突利可汗的表情变化,宇文温看在眼里,这位“阿史那兄”看懂了武力展示,宇文温对此感到十分满意。

他今日当“导游”,陪着“阿史那兄”东走走、西看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亮肌肉”,让对方知道自己不是好惹的。

他要让突利可汗知道,如今的周国,是一头身强体壮的猛虎,而不是一只肥头大耳的肥猪。

如此印象一旦在心中形成,日后“阿史那兄”要“跳反”就得仔细掂量掂量后果能否承受得住。

宇文温和文武大臣商量过后,决定大力扶持突利可汗,以此挑起突厥内乱,既然选择扶持“代理人”,就得给块地盘让“阿史那兄”安家落户。

安家落户之地,初步定在云中附近,但为了防止养虎为患,必要的牵制手段得有。

与此同时,还得增加晋阳的驻军,以防云中有变。

周国有了蒸汽轮船,完全可以靠着汾水将大量粮食运到晋阳,供养更多的驻军,一旦突利可汗有变,周军随时可以来个“活塞运动”,反复抽插,让突利可汗欲仙欲死。

该做的都做了,该有的布置都有了,宇文温的布局看上去一切完美无瑕,然而有个问题,使得这个布局有不足之处。

这是个技术问题:蒸汽轮船,只是一个玩具而已。

宇文温看着眼前这个“技术验证船”,心中有些无奈,以当前的技术能力,想要将蒸汽轮船实用化真的很难。

做船模倒是可以做出来,说得好听是“技术验证船”,说得难听点,就是玩具。

没错,宇文温就是拿一个玩具来恐吓突利可汗,所以没有把话说死,强调的是“数年以后”。

那么问题来了:这数年到底是多少年?

宇文温心中叹了口气:天晓得要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