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当然思念母亲,想得不行,因为母亲就在长安居住,但一直不敢开口,就怕惹宇文温生气,因为她的身份见不得光。
后来见着德妃萧氏对其母、故梁太后张氏各种照顾,天子都许了,陈便鼓起勇气,哀求宇文温,想给母亲送些钱粮,改善一下生活。
宇文温许了,陈激动万分,和母亲联系上之后,愈发想让母亲过得好些。
于是百般请求,终于为母亲的住所装上了“暖气”,也得宇文温同意,让母亲入宫和自己相见,此举,实际上就是将自己的身份公开。
当然,这一切是有“代价”的,首先她不能让昭仪张丽华的身份暴露,其次,就是要更“主动”些、表现更“给力”些。
陈更“主动”、“给力”的结果,就是得夫君愈发宠爱,一不留神,和淑妃尉迟氏一同怀孕了。
再次孕育小生命的陈,觉得幸福非常,如今又和母亲团聚,更是喜极而泣,她不敢奢望什么,不敢再向夫君要求什么,觉得能和母亲时不时见面、母亲能够舒适的生活下去,这样就够了。
至于两位兄长的处境能否改善,她只能慢慢找机会,看情况再说。
对于女儿的孝顺,施氏很欣慰,但女儿成日里给自己送钱粮、布帛,时不时还送金银首饰,对此施氏心里有些担心。
作为在皇宫里生活多年的女人,施氏当然知道后宫里的各种“生存规则”,身为妃主,必须时不时给身边人以小恩小惠,这样日子才能过得安稳。
与此同时,还得向天子身边的宦官塞好处,来个花钱消灾。
此举不求对方为自己说好话,只求对方不要在天子面前说自己的坏话,或者当有其她妃主在天子耳边说自己怪话时,有人能帮忙回护一二。
所以,后妃在宫里的开支可不小,施氏担心女儿把私房钱都拿来孝顺自己,却没钱笼络宫女、宦官,迟早要吃亏。
对此,陈表示不用担心,因为她做了“理财”,自己每年都有“分红”,足够用来孝顺母亲。
施氏听到这里便问:“呃莫非是那‘日兴昌柜坊’的理财?”
“是呀母亲,女儿把攒下来的钱财,用一部分去理财,获利不小”陈说到这里,中气都足了许多,“母亲,那暖气好么?”
听得女儿发问,施氏点点头:“嗯,真是不错,不愧‘迎春来’这三个字。”
见着母亲认可,陈来了精神,有些小得意的透露:“母亲!女儿已经往迎春来投资了!”
“啊?投投资?”
“嗯啊,母亲可知道”陈忽然压低声音,凑过去,“这迎春来,实际是陛下的产业呢买卖红火得很,许多外命妇都被皇后说动,往迎春来投资”
“呃”
施氏闻言语塞,见着女儿说起将来的“分红”,她有些恍惚。
怎么怎么大周天子如此市侩的?
禁中东侧,命妇院朝堂,皇后尉迟炽繁,正在与入宫拜见的外命妇、杞太妃李氏交谈,刚结束守丧不久的李氏,面色有些苍白,不过气色看上去还好。
李氏为亡夫、故杞王宇文明守丧三年,三年食素,虽然没有像儿子宇文理那样在陵墓旁结庐而居,但在王府里起居时,饮食清淡,衣着朴素。
李氏本来身体就不好,为防万一,诸如人参等补品还是时常服用。
所以守丧三年,李氏的身体没有垮,如今恢复正常饮食,正在慢慢调养,说起话来有些中气不足,声音略小,语速略慢。
对此,尉迟炽繁很理解,有意放慢自己的语速,让嫂子听得清楚,也不会让对方觉得尴尬。
妯娌之间,相处了十几年,所以两人交谈起来,没有太多拘束,李氏不像寻常外命妇那样,面对皇后总有些放不开。
如今是一月底,天气开始转暖,但春寒料峭,堂内依旧开着“暖气”,气温比外面高些,所以衣着较厚的李氏说着说着,觉得有些热。
而尉迟炽繁说着说着,就开始做“托”。
给专营暖气的商社“迎春来”做托,鼓动嫂子“投资”,以便年初分红。
为何不是年终分红?
道理很简单,“迎春来”的业务旺季是冬季,所以账目结算是在来年春暖花开之际。
所谓“暖气”,是用燃煤燃柴锅炉烧水,然后将滚烫的开水经由保温管道送出去,穿过一座座房间内的一个个“暖气”,让房间里热起来。
热水在管道里走一圈后返回锅炉,再度加热后又送出去。
如此循环,让安装了暖气的房间温暖如春,这就是神奇的“暖气”,原理听上去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很复杂,而经营暖气配套装置的商社“迎春来”,就是靠着提供这样的服务赢利。
这样的服务“专业性”很强,需要不同“技术员”来维持一套暖气系统的制作、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不是一般的工匠能够学会的。
率先使用暖气的地方是豳王府,然后是皇宫(小范围)、然后是杞王府,当时只有豳王府的工匠,才能让暖气运行起来。
这些工匠,成为“迎春来”的技术骨干,迎春来又成为另外几家经营暖气商社的“母体”,从此开创了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市场”。
然而“暖气”的使用费很高,并且只有在天寒地冻的冬天才会有用武之地,所以冬天才是“迎春来”等商社的盈利季节。
一年四季有三季都是闲着,做这种买卖本该破产的“迎春来”,成立数年以来生意却越做越红火。
因为“暖气”是最时髦的奢侈品,对于许多权贵人家来说,不是用不用得起的问题,而是面子问题。
没有谁会心痛区区“使用费”,看着别家在装有暖气的厅堂会客、摆酒席、起居,自家还穷酸的烧暖炉取暖,这样太丢脸了。
炫富、攀比的心态,让迎春来等几个经营暖气装置的商社财源广进,而他们的“业务范围”渐渐扩大,别处不说,在长安城里,暖气的安装数量越来越大。
一开始,暖气只在三省六部等官署的主要机构里铺设,由迎春来等商社“承包”相关工作,后来习惯了“公用暖气”的勋贵、高官们,开始派人私下到各商社洽谈安装事宜。
高官们的私第开始安装暖气,富户们也心动了,只是数年时间,长安城里“家用暖气”的安装量就翻了五倍,“市场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