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意外?

逆水行周 米糕羊 2855 字 10个月前

长安,郕国公府,府内外一片缟素,自从郕国公薨,前来吊唁的官员及故人便络绎不绝,而天子也亲临公府,抚慰郕国公遗属。

又追赠郕国公为雍州牧、太傅,并命有司主持郕国公接下来的葬礼,极尽哀荣。

而天子的婚事,自然而然就搁置了。

喜事变丧事,刚进位英国公没多久的梁叔谐,穿上孝服为亡父守灵,按说还要守孝三年,然而这就意味着天子的婚事要么推辞,要么另选皇后。

但皇后人选已经定了,册后的流程已经走了大半,此时另选皇后,不合适。

所以,数年前在邺城发生过的一幕,如今在长安再度上演,据坊间传闻,天子的婚事会推迟一年。

但无论如何,郕国公去世已是事实,前往郕国公府吊唁的人络绎不绝,而故郕国公的遗属,这几日来守灵守得面容憔悴,无论是子辈还是孙辈,都哭得双眼通红。

故郕国公原配已去世多年,续弦也于数年前去世,所以如今守在灵前的,是其四个儿子。

梁士彦有五子,长子梁操,过继给梁士彦之兄做嗣子,早亡;次子梁刚,为郕国公世子,第三子梁叔谐,进位英国公,其女即为未来皇后。

而梁士彦的第四子梁志远、第五子梁务,如今亦在府里守灵。

梁家四兄弟披麻戴孝,每日接受前来吊唁之人的安慰,数日下来,面色憔悴,而小辈们也好不到哪里去。

午后,梁操兄弟四人正与前来吊唁的客人交谈,忽然府长史来报,说杞王来了,众人为之一愣,随即赶紧起身到门前迎接。

而这一消息,让到府吊唁的客人们,心中有些不安。

郕国公薨,坊间有传闻,“据说郕国公之死有蹊跷,可能与杞王有关”。

“据说”二字非常之妙,不知是谁说的,反正就把郕国公之死和杞王联系起来,而对于那些了解朝局背后所谓“内幕”的人来说,郕国公去世,受益者说是杞王也不为过。

天子要册立梁氏女为后,明摆着就是要以梁家为外戚,借以抗衡杞王,而天子一番筹划,眼见着就要变成现实,结果郕国公去世,这一切就前功尽弃。

所以有人怀疑郕国公去世和杞王有关,也不是无风起浪,但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没人知道。

也许郕国公去世,真的只是意外而已。

如今杞王亲自来吊唁,大家觉得对方是要摆出坦荡荡的姿态,但对方如今就要入府,在场之人当中,有心思活络者觉得莫名不安:

万一,万一杞王在府里出了意外的话

“今天好运气老狼请吃鸡呀啷个里个里个啷”

豳王宇文温,哼着怪异的小调,独坐书案后看着公文,今日刚到官署不久,他就收到了从长安传来的消息:郕国公梁士彦薨。

宇文温如今哼着这小调,当然不是有什么幸灾乐祸的想法,纯粹是闲得无聊。

当然,郕国公去世,他倒是可以稍微松一口气,因为天子的婚事就此泡汤,长安那边的形势,大概会稍微平静一些。

天子即将册立的皇后,是郕国公的孙女、英国公梁叔谐的女儿,梁士彦去世,身为儿子的梁叔谐得守孝,身为孙女的梁氏女也得守孝。

一切,就像当年一样。

那年,蜀王尉迟迥的孙女、胙国公尉迟顺的女儿尉迟明月,即将入宫为后,结果尉迟迥去世,天子的婚事为此延后一年。

如今,天子很倒霉,新娘的娘家出事了,那么天子要怎么办?

若是急着册后,必然引来汹汹物议,对于梁家的名声来说也不好。

或者,依“先例”,将婚期延后一年?

那就意味着,接下来的这一年,长安风平浪静,宇文温便能在河南专心“种田”了。

天子册后,皇后人选向来有讲究,不是光看皇后漂不漂亮,还得看其娘家人的地位和实力,而对于如今的天子来说,引入外戚掣肘杞王,是很合适的选择。

甚至可以说是阳谋,堂堂正正的阳谋。

天子不选世家门阀的女郎,而是选郕国公的孙女,实际上选得很好,既不会刺激杞王,也有把握引入稍微像样的外戚。

郕国公梁士彦,武帝朝时便受重用,曾经孤军守晋州,独抗齐军围攻而不失城池,有战功,有名声,也有门生故吏。

大象二年时,梁士彦给杨坚把持的长安朝廷效命,当时还任主帅南征,讨伐占据安州、襄州的杞国公宇文亮,结果在在决战时败得很惨。

后来,隋国建立,梁士彦成了隋臣,境遇不佳,于是为宇文亮说动,做了周军的内应,为山南周军攻入长安立了大功。

从那以后,“反正”的梁士彦便站在宇文亮一边,和尉迟氏明里暗里对抗。

在之后的大战之中,梁士彦出力颇多,还率军收复蜀地,击杀伪益州总管席毗罗,如今在朝中,地位自然是不用说的,天子引其为外戚,理所当然。

梁士彦和杞王关系不错,所以立其孙女为后,此举至少看上去不会太过于针对杞王,而杞王也不好从中作梗。

而梁家成了外戚,就免不了和天子有了较为密切的联系,至少偏向天子的可能性要高于偏向杞王的可能性,那么以梁家为依仗,天子可以适当的聚拢一些文武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