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越康笑道:“那哪能,祖母肯定越活越年轻,别人还当是祖母孙子哪,我就只管生,祖母帮我养。将来一堆曾孙围着祖母,那才叫好哪。”
姜太妃被恭维的心里老开怀了,谁能说我孙子不好?我孙子就是那么好,那么好,就是我的大宝贝(那么熟悉?),不行,我得随了孙子的心,得把这事给定下来。豁出去我这老脸,还不信谢府姑太太能把我咋着?
周越康是想起宋鹏飞说的那些,就问道:“祖母,妇人贤惠应当给夫婿纳妾的吧,应该大度,不能小心眼吧。”
姜太妃点头道:“那是自然,开枝散叶,子孙越多越好,都是这个理。”
周越康就糊涂了,又问道:“那上回堂姐的事,为何祖母要打上门去?”
姜太妃一噎,半天才说道:“那不一样,我郡王出去的哪能让婆家欺负?别说有子,就是没子,纳妾生也好,过继也好,必须来给我郡王府说声,就这么背着偷起人来,祖母自然要打上去。”
周越康心想,看来宋鹏飞说的对,女家都不会容忍这事,要是指望祖母肯定坏事,还是我自己来。
周越康就接着哄着祖母,说就等孝期过了再去定。把祖母哄的又给他塞了银票,说别手头没银子出门让人笑话。
周越康就又冲去旻庄,他想明天廖娘子就搬回谢府,要想见,那可太不方便了,他和谢家没啥亲属关系,这么冒然然的肯定谢府姑太太把他当色胚看,这得先让谢府二姑太太同意了才行。
想起宋鹏飞说的盟血誓,就让马车拐弯,去买点东西去。
谢二姑太太正在后山慢步,回想小时候来过这里几次,就喜欢后山的风景,这会秋凉了,她披了个薄斗篷,也没叫女儿,自己慢慢的寻找儿时的记忆。
又想在江南的两个儿子,明年就要科举,说考完就会上路来京,那确定的口吻,举人是必中的,谢二姑太太脸色露出笑意,就想得赶紧把宅子定了,自己也好赶回去,家里的事她不放心。
一会有婆子来说,郡王府的小儿郎找太太,谢二姑太太愣了下,不知这毛头小子为何找自己,就算是为了亲事,这么莽撞,也是不喜。
谢二姑太太也就随着婆子回到漫沙阁,见周越康在院门外站着,见到她,还郑重的行了晚辈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