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来说,平安道柳京就安全多了,伪明惠王所部第一次南下高丽半岛的时候,虽然也是攻破这个城市,但是却是没对这个城市造成太大的破坏,后来干脆是直接在这里留守了数千人的部队,用来监控高丽李氏王朝的一举一动,同时也没忘记征用当地的土著们修筑城防设施。
所以最近这两年,平安道柳京已经是成为了伪明惠王控制下的一个重要城市!
伪明惠王把柳京当成了大本营,甚至都是直接把高丽李氏王朝的王族以及大臣们都是一股脑强行带到了柳京,这也就意味着,实际上现在的汉城已经是废掉了。
在这里登陆,尽管可能会遭到当地土著的拦截,但是却不会遭到太大的困难,有利于保障登陆初期的安全。
海军那边准备在汉江入海口登陆,并准备进攻汉城,陆军那边则是准备一路杀过鸭绿江,直奔柳京!
至于其他的地方,他们都是没有太大的兴趣,至少在前期的作战计划里,他们是没有打算攻打高丽半岛的其他地方的,他们的目标只有两个,一个是汉城,一个是柳京!
至于其他地方,等干掉了伪明惠王,高丽李氏王族等一干人等后再慢慢收拾也不迟!
反正据说帝国内阁那边那些肚子里坏的流脓的部堂高官们已经是琢磨着怎么处理当地的土著,而以军方对内阁的那些伪君子们的一贯认知,军方有八成以上的把握可以肯定,内阁的那些伪君子们肯定是对那些土著没安哈心。
到时候,各种暴`乱啊,反叛啊什么的肯定是多不胜数,这种事军方见多了!
而他们也知道这种情况人家文官就是动动嘴,但是他们军方却是要累死累活打打杀杀,所以现在陆军方面干脆是节省一点力气,等到以后一起来了。
总不能是现在打一遍,过上几个月又从头到尾打一遍吧,那样多麻烦啊,还不如直接一起干了。
军方那边的确是不知道,内阁的大佬们,这一次还真没打算大动干戈,他们考虑到如今高丽半岛那边的汉化已经是非常理想了,虽然说有个什么乱七八糟的土著文字语言之类的,但是当地的土著们却是没用的,不管是读书人还是民间的普通人,书写的时候可都是用汉子,而读书人说话,大多也是能够用汉语的。
这种汉化程度,说实话比如今的西南省份,那些依旧被土司们所控制的地区,以及西北啊,藏区、北方草原的汉化要好得多!
所以他们没打算搞什么灭绝政策,而是准备用融合政策,反正半岛上本来就没多少人,顶破天了也就两三百万,最近几年又是被伪明惠王所部折腾了这么几次,人家伪明惠王除了打打杀杀干掉了几万的高丽军队外,还强行征召了将近好将近十万青壮去去辽东,其中几万人是当炮灰,剩下的是当苦力。
而更加重要的是,伪明惠王所部先后三次杀入半岛,每一次都是劫掠了大量的粮食,这破地方本来就没多少粮食,被伪明惠王所部劫掠走了这么多粮食,由此而导致的饥荒可那是相当的严重,最近几年饿死的人没有一百万估计也有二三十万了。
所以内阁的那些大佬们琢磨着,这半岛上如今顶天了也就剩下百万来人,其中的青壮更是没几个,都是一些老弱妇孺。
这样一来,事情就好办了嘛!
入朝的大唐将士,一人娶一个或者那么两三个,也不管他们娶来当老婆还是当妾,反正只要娶就行了,这样一来,至少可以把当地土著的适龄生育女性的数量直接搞走小半以上,顺便还可以解决一下因为青壮大量损失,从而导致的当地适龄女性难嫁的问题。
然后再鼓励鼓励国内的民众们,娶不上老婆的,去高丽半岛娶嘛,官方鼓励通婚!
如果这还不够,在组织正常移民之余,完全可以从国内组织十几二十万单身汉移民过去,绝对能够把当地的适龄生育女性统统娶了,反正国内娶不上老婆的单身汉多了,听说去高丽半岛就能够娶上老婆,估计报名去的人都要从金陵城排队排到太平洋去!
大佬们用算盘噼里啪啦的算了一遍后,得出一个结论:只要移民、通婚的力度够大,只需要二十年时间,高丽半岛上的新生一代,将会是清一色的大唐子民!
要彻底征服一个地区,把他们的女人通通娶光了才是王道,对比起来,其他的文化销毁,大屠杀之类的手段都弱爆了!
当然了,大唐男人也是有格调的,不是什么地方的女人都娶的,比如南洋蛮夷的那些女人,大唐男人就看不上眼!
康高智接到圣旨后,虽然心中忐忑,但还是迅速让部队做好准备,并派出了侦骑部队前往鸭绿江边,寻找适合渡江的地方。
虽然上头说了,渡江的时候会有海军的一支分舰队过来进行护航,但是人家海军只管护航,当时陆军怎么渡江他们就不管了。
海军那边如今也是忙得很,在渤海海域的战舰和运输船只,基本都是为了登陆作战和后勤补给而服务,根本就腾不出多少船只来给陆军帮忙。
当然了,康高智却不是这么想的,他就是认定了海军那群土鳖肯定是故意找借口,不肯安排大量的船只让他渡江。
但是不满归不满,这渡江还是要渡的。
所以他是派出了侦骑去查探情况,但是不用几天侦骑就是回报,说是渡江的地方倒是挺多的,但是他们沿途搜索了好几个村庄,一艘船都没发现,一问之下才得知,鸭绿江两岸的船只基本上都是被伪明惠王之前渡江的时候全部带到对岸去了。
这也就意味着就地寻找船只渡江是不可能的了。
而从其他地方调遣船只来也是不怎么靠谱的事,等船只到齐了,估计都得七月份去了。
最后没办法,他只能是用老办法,没有大量的船只,那么就直接架设浮桥。
反正有海军护航,他也不怕浮桥被打掉,而且也不用担心海军那边不卖力,如果不用心护航导致出了差错,那就是海军的错,到时候不用他参海军一本,上头的陆军大佬们就会为他出头。
倒是架设浮桥有些麻烦,他的第十五步兵师虽然也是主力步兵师,但是成立的时间并不长,内部虽然有工兵部队,但是对于架设浮桥这种事还是不太专业。
但是就算是不专业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他亲自跑到了师属工兵营,和工兵营的几个主军官商量着该怎么搭建浮桥。
万幸的是,军部那边兴许也是知道第十五步兵师的工兵营实力有些差劲,过了几天后,主动就是增援过来了一个舟桥营。
这种舟桥营,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师属工兵营,普通的师属工兵营,干的事杂七杂八的,挖掘工事,修筑营房之类的都干,但是说的不好听一些,因为什么都干,所以什么都不专业。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谁让师属工兵营的任务繁重,也不可能让让工兵营的将士们什么都掌握了,而且因为军费紧张,陆军方面也是不可能把师属工兵营升级为工兵团,给工兵们减轻压力,从而能够掌握更多的专业技术。
陆军那边只是采用了折衷的方法,他们在各军军部之下,再直接设立这些专业性极强的技术性部队,各军直属的舟桥营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第六军军部把舟桥营派了过来,虽然这个舟桥营也是刚编成没几个月,并不满员,一共也就三百多人,大多还是新手,但是却是极大的缓解了第十五步兵师的压力。
有了这个舟桥营出手,转算是把架设浮桥的方案给做了出来,并且进行实际准备阶段。
渡江方案有了,康高智依旧没闲着,他忙着天天带着一大票军官直接巡视,督查部队进行适应性训练,包括渡江的演习训练以及后续的作战训练等等。
此外他还和自己的参谋长,副师长以及几个团长、营长们天天琢磨着该如何制定详细的进攻计划。
他的第十五步兵师虽然也参与了辽东战役,但是之前打的都是和友军一起打大规模战役,单独作战的话,自从成军以来还没有尝试过呢,这对于第十五步兵师这种新部队而言,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所以康高智和他的军官团队有所谨慎小心也是情理之中。
相对于康高智的小心谨慎,而且在准备工作中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和困难,海军那边的准备工作就顺畅多了。
海军为高丽半岛战役准备的分舰队有两支,嫡属于第一舰队的第二分舰队、第三分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