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即就是道:“那里,陈某刚才只是和三人大人随便聊了几句,至于选官结果如何,自然是要看大人们的意思,而且陈某也是听闻,不少老前辈们也是出山了,要委以重任,也应该是老前辈们啊,我们这几个后学末进,能够有个官身就不错了。”
不过那人却是道:“话可不能这么说,我可是打听过了,这一次选官,虽然我等致仕官员大多都能参与,不过这选官的职位高低,却也不全看在前朝的履历,前几天我可是听闻,有个在前朝侍郎位置上致仕下来的老大人,最后只被授了六品!”
“是吗?”陈立夫话里面随便带着惊讶,但是却不以为意,这是肯定的,人家可是李唐王朝,可不是前明王朝,明王朝的致仕高官,想要摇身一变就在李唐王朝这里护恢复往日权势,这是不可能的。
陈立夫猜测着,李唐王朝搞这么一次选官,恐怕是为了拉拢人心,怎么可能会给出什么真正的实权高官职务啊。
而陈立夫猜的也不算错,实际上大唐王朝搞这么一次选官,还真是以拉拢人心,稳定江南,进行政治造势,舆论宣传为主,要不然的话是不会这么大张旗鼓的搞这种大规模的选官了。
虽然说里头也真有一部分为了补充官员缺口的因素在里头,但是这只是一个次要因素而已,真正补充官员,大唐王朝靠的还是科举和内部选拨。
底层官员,靠大量的科举士子补充,而中高层官员,自然是内部提拔为主。
一方面是能力和经验的问题,从内部选拨当了几年大唐王朝官的人,总比从外面直接找个乱七八糟的人好啊,而另外一方面嘛,其实也是为了奖赏。
人家跟着你李轩造反,为的可不就是升官发财嘛。
武将们在扩军中步步高升,而文官们,也是在地盘逐步扩大后高升,县令提拔担任同知,甚至一步到位担任知府,知府升任道员,布政使,布政使升任巡抚。
除了内阁各部的位置不太好变动外,地方官员基本是升迁的非常快速的。
而就在陈立夫在外头和人聊着的时候,里面的一个办公室里,几个官员拿着陈立夫的简历开始讨论了,这几个官员自然不是之前和陈立夫聊天的高官,而是吏部的普通官员。
“徐司长他们已经是把大概的范围给圈下来了,恩,这个陈立夫应派遣到内阁各部直属部门任职,不能放到地方主政,职务以磨砺为主!”
其中一人看着简历上的评语道:“品级的话,定正七品!”
“大家都找找,看看有什么适合的位子,正七品的位置现在很多部门都缺着呢,看看那个位置是比较缺人的”
当下那几人就是开始翻卷宗了,很快就是有人道:“税部征粮司下头还缺了几个巡察,刚好是正七品,税部那边已经是催了好几次了,让我们早点派遣几个人过去!”
“征粮司巡察?这不就是税务稽查队里的巡察吗,这个位置担子不轻,而且还容易得罪人啊,他一个新人恐怕扛不住!
此时又有人道:“管他呢,既然税部那边催的急,就他了,这后面还有一堆人要处理呢,速度快一些,要不然的话,今晚可就要加班了!”
宣平五年正月十四日,东陈村。
陈立夫一大早就是起来了,在丫鬟们的伺候下穿衣用罢早餐后,这才是坐上了马车带着几个随从进城。
今天的陈立夫穿着和以往的时候不太一样,不是便服,而是大唐王朝的官员们所常穿的儒服,外人也称之为官服,这一身官服乃是家中的几个老妈子连日赶制出来的,因为陈立夫这今天,要穿着它进城,前往礼部文选司参与选官。
这种官方儒乃是以传统士子所穿的儒服为基础改制而来。
大体样式和传统儒服相当,不过细节上有所区别,比如说缝边、纹路,而整体色调要更加的稳重一些。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唐王朝并没有强制规定官员们穿什么衣服,因为规定官员身份的,只有不同样式的金属胸章,比如正八品以下的铜制胸章,七品到四品的银制胸章,三品以上的金制胸章,而上面的花纹也是不尽相同。
不过约定成俗的情况下,这几年,儒服已经是悄然成为了绝大部分官员们常用官服。
而陈立夫现在身上虽然穿着和众多大唐官员们一样的儒服,却是没有佩戴着代表品级的胸章,如此也就代表着,他现在还不算是大唐的官员呢。
进城的官道经过年前的整修后,变的宽大平整了许多,马车行走在上面又平稳又快,加上西陈村本来就在城郊,所以很快就是抵达城门,按照往日进城的惯例,这一次不用陈立夫吩咐,随从就是直接缴纳了银子,然后一行人直接从快速通道入城。
进城后,马车直接前往吏部衙门,在随从们递上了一纸邀请函,报过性命后,陈立夫才是得以进入吏部衙门内,而他的随从们,自然是不能跟着一起进去的,而是去了一旁专供轿夫、车夫等人歇息落脚的偏房。
进入了吏部衙门后,陈立夫就是发现这衙门里的人一个个都是脚步匆匆的,进出一些办公厢房的人都是快进快出,透过半开的门窗朝其中一间房子看了眼,看见里面的四五人都是埋首文案之中,一副忙碌景象。
这李唐的衙门,看起来和朱明的衙门不太一样啊。
这地方他以前来过不少次,因为这里原来就是明王朝南京吏部的衙门,大唐王朝只是在门口换了个招牌,就是把这些当成了自家吏部衙门。
不过他也听说,如今金陵城内,虽然已经是各部门齐全,不过主事人大多都是侍郎,人手也是不多,各部尚书们以及更多的各部官员,现在都还在肇庆呢。
不过他也从大唐朝报里得知,圣驾不用多久就会启程来这金陵城,兴许这一两月后,这吏部衙门将会更加拥挤吧!
在带路的一个科员的引导下,他进入了一间厢房等候,不过房内的人显然不止他一个人,在他之前,已经是有五人在此了。
加上他的话,此地一共就是六人了。
而这六人里,他还认得其中三人,都是和他一样的致仕官员,而另外两人虽然没见过,但是这一报姓名,却也是听说过,甚至如果往深里扒一趴关系的话,还能扯上同年、同窗、师兄弟之类的关系呢。
但是来此地的人大多都是心事重重,每一个人都是和陈立夫那样是为了选官而来的,而且进入房中的时候,带路的人就已经是说过,左右隔壁都是办公室,而左边办公室的一位大人脾气可不怎么好,最忌讳大声喧哗。